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2022-06-08更新 | 8511次组卷 | 65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南历史高考真题
2 .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该思想家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孟子
2022-08-16更新 | 1691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学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260次组卷 | 137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北京卷)
4 . 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致使“私学勃兴”。此社会现象
A.表明古代教育实现公平公正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标志着儒学体系的基本确立D.表明古代文官体制的初步形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面对战国时期“天下恶乎定”,孟子认为“定于一”;墨子的政治理想是“尚同”;韩非认为“一栖两雄”“一家两贵”“夫妻共政”是祸乱的原因。这可以用来说明,诸子百家(     
A.代表相同阶级利益B.既有争辩也有共鸣
C.都主张中央集权制D.思想主张日益趋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西周以前,图书属于国家秘藏,由史官掌管。春秋开始,各诸侯国拥有自己的藏书所,士阶层也已经能够读到官方藏书。进入战国时期,图书流通的速度大大加快,士阶层中私人藏书逐步增加。这一变化
A.表明私人讲学日益普遍B.具体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状况
C.实现诸侯富国强兵要求D.有利于文化传播与学术繁荣
2021-01-24更新 | 2177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部分思想家关于“义”的认识。由此可见,他们都将“义”视为
思想家认识
孟子无礼义,则上下乱。
墨子且夫义者,政也。
庄子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
韩非遇诸侯有礼义,则役希起。
A.治理国家的准则B.加强集权的工具
C.区分等级的依据D.实现统一的手段
2022-06-07更新 | 914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思想自由的第一个高峰。但大家只注重了“争”的一面,却忽视了“融”的一面。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战国简帛印证了“诸家杂糅”相融相合的现实。郭店简中,可以看到儒家与道家混同:上博简中, 可以看到儒家与墨家混同;马王堆帛书中,可以看到道家与法家混同。“德” 不为孔孟独享,“道” 不为老庄专有,“法”不由商韩把持。这些共通之处(       
A.得益于共同的文化基础B.得到了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C.消除了诸子百家之间的争论D.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大一统
9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稷门附近。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诸多知名学者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国地方官学兴盛B.士人流动推动文化繁荣
C.新兴地主阶级崛起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10 . 春秋后期和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纷纷抛弃“用贵治贱”的陈旧观念,礼贤下士,甚至“与其分土”,形成了“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的繁荣景象。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学术下移促进思想解放
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D.社会动乱鼓舞养士之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