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战国七雄的名臣名将,绝大多数都不是君主近亲,他们往往来自下层贵族或平民,完全凭借自己的能力被擢拔而受重用。这说明(     
A.分封制度日益趋向衰落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出现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D.贵族世袭特权已被废除
2 . 《史记》在评论某一历史阶段时写道,“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灭世。”该历史阶段是
A.夏商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
3 . 西周时,周王实行“命卿”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正卿名义上仍叫“命卿”,实际并没有经过天子“受命”。这说明春秋时期(     
A.诸侯争霸频繁B.“礼崩乐坏”
C.宗法观念消亡D.君主专制减弱
2023-06-2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春秋时期的外交“辞令”多是群策群力,战国时期的外交“辞令”则多为个人随机应变、有的放矢,还出现了专供辩士学习与取用的虚拟游说文辞资料。这一变化是当时(     
A.礼乐制度强化的结果B.列国纷争激烈的反映
C.王室衰微加速的表现D.华夏认同增强的体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平王死后,桓王与郑国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这说明(     
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破坏
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的瓦解
6 . 西汉某学者在描绘某时期用“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来形容当时的社会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礼乐制度的崩坏
C.“学在民间”兴起D.各国变法的开展
2022-01-30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量无主的土地和田野,且无明确的边界;到春秋战国时期,边界的概念逐渐形成。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思想宽松百家争鸣B.郡县制度推广至全国
C.分封制度持续强化D.诸侯间战争趋于频繁
8 . 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吴国逐渐崛起。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这些战争
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B.属于周初封国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
C.使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
9 . 东周第二代天子恒王在位时,周王室与同姓诸侯郑国矛盾激化,导致了一场战争,结果王室军队大败,恒王中箭负伤。此事件反映的现象是(     
A.礼崩乐坏B.王室衰微C.诸侯争霸D.天下共主
2023-09-24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一)历史试题
10 . 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会盟数十次。春秋会盟的礼仪主要有会而定盟、除地为坛、起草盟书、歃血为盟、昭告神灵、宣读盟书、藏书盟府、飨宴等。盟主通过会盟来制定新的等级礼,请侯国的排列次序由盟主确定。这反映出(     
A.礼仪规范成为争霸工具B.宗法血缘观念荡然无存
C.春秋争霸促进局部统一D.周王共主地位得到维护
2023-01-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艺术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