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被称为(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儒学复兴D.西学东渐
3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变革、转型。其深层的社会原因在于
A.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推广
B.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C.分封宗法制的瓦解
D.新兴阶级力量的崛起
4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进入青铜时代B.华夏文化认同尚未形成
C.学术思想大放异彩D.儒家思想确立正统地位
2022-04-18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诸子多言天下将归于一统。孟子谓天下将“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法家则从制度层面提出一统天下的具体措施。这一取向(       
A.反映出诸子百家的思想渐趋统一B.表明法家已居于社会主流地位
C.顺应了实现统一要求稳定的愿望D.体现了士人阶层参与政治愿望
6 .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
A.制度创新B.技术进步C.社会转型D.百家争鸣
8 . 秦惠文王在位时,不少墨家学派人士来到秦国,荀子也曾造访秦国。在秦国主持朝政者如商鞅、李斯均为法家代表人物,墨家、兵家、纵横家在秦国的活动也十分频繁。这反映了
A.秦国是当时文化交流的中心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秦国文化开放与包容的特点D.儒法思想对秦国的影响深远
9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2021-10-11更新 | 260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
A.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成为潮流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共识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2021-09-20更新 | 720次组卷 | 42卷引用:四川省射洪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