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B.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C.“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D.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2020-07-23更新 | 171次组卷 | 43卷引用:陕西省西安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孔子提倡“仁”与“礼”,孟子提倡“仁政”,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墨子宣扬“兼爱”,韩非子重视“法治”。据此可知,先秦诸子均
A.重视道德的作用B.批判商周政治制度
C.具有改革的精神D.关注现实社会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淮南子》论述先秦某思想家时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仿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该思想家
A.受教于孔子B.重义轻利
C.集法家思想之大成D.主张兼爱、非攻
4 . 在教育宗旨上,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孟子强调“明人伦”,荀子认为教育是后天的过程,应“化性起伪”,墨子突出生产劳动和科技知识的学习,韩非则积极实行教育改革、提倡法制教育等。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都重视兴办私学B.儒家在私学中占主导地位
C.教育思想呈现多元化倾向D.官学受到私学的巨大冲击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   “明王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提出的怎样的认识论?儒学后来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2020-0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列对墨家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兼爱”,也称之为“仁”,主张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爱是有等级差别的
B.“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C.“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地位
D.“节用”“节葬”,就是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2020-02-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先秦时期,号称显学的两家学派创始人一个主张“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一个主张“过犹不及,和而不同”。下列所述思想主张与其对应的是
A.前者主张有为,后者主张无为
B.前者主张非攻,后者主张战功
C.前者主张兼爱,后者主张仁爱
D.前者主张王道,后者主张霸道
2019-09-29更新 | 383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2016学年陕西西安铁一中学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关注社会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孟子》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与孟子这一思想形成鲜明反差的是
A.墨子的“兼爱”
B.荀子的“性恶伪善”
C.孔子的“仁爱”
D.韩非的“法不阿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