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2024·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在评价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时说:“他的仁是追求超越血缘关系、不分亲疏、无所偏爱的发自内心的‘仁’。……他效法自然、无为而治,和孔子的‘天人合一’一样具有丰富的仁道思想”。据此判断,材料中的“他”应是(       
A.老子B.墨子C.荀子D.孟子
2024-03-1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商鞅则说,“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事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据此可知,他们(       
A.强调反思西周的礼教B.主张为政应因时而变
C.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D.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成书的《诗经》,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内容丰富,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诗经》的出现(     
A.突破了神权主义精神桎梏B.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已形成
C.显示出浪漫主义不合时宜D.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4 . 胡适在论述春秋时期某位思想家时说:“正如长短、高下、前后等。无长便无短,无前便无后,无美便无丑,无善便无恶,无贤便无不肖。”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
2024-01-04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节用而爱人”“藏富于民”,老子提出“爱国治民”的主张,墨家主张“节用利民”,法家主张“政之所行,在顺民心”。这些主张(   )
A.彰显了诸子思想的融会贯通B.反映了民本思想的主流地位
C.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诉求D.解决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A.主张仁和礼,以德治国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C.兼爱、非攻、尚贤、节俭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并要求统治者去除私心杂念。据此可知(     
A.主张无为而治并且反对过度干预B.希望统治者尊重客观规律
C.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D.提倡清静无为和守住善心
8 .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韩非子C.庄子D.墨子
2023-12-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这反映出两者旨在(     
A.恢复稳定社会秩序B.变革人才选拔标准
C.迎合封建贵族诉求D.规范统治阶级行为
2023-11-16更新 | 232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心不乱……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反映思想家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小国寡民C.朴素的辩证法D.崇尚自然
2023-11-11更新 | 39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