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的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战国时期的荀子则主张隆礼重法。春秋时期老子主张退回小国寡民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黄老之学则主张顺应民时、轻徭薄赋。思想领域的这种演变(     
A.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思想家理想化的社会诉求
C.得益于儒道两家的融合D.集中体现了下层平民的内在要求
2023-10-14更新 | 468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即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其弟子。孔子这一做法(     
A.推动了春秋时学术下移B.有利于官僚制度的形成
C.促进了教育的公正平等D.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023-10-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殷周以来的仪礼,是从家庭的祭祀祖先、和睦亲族的仪式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扩大,有了祭天、祭山川等祭祀活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此举旨在(     
A.整顿社会的秩序B.把仪礼上升到国家制度的层面
C.培养循礼的习惯D.使伦理纲常成为社会主流观念
4 . 孔子在表达自己的志向的时候,说道“愿给老年的以安乐,对朋友以信实,给幼少的以爱抚”。这一志向主要反映了孔子的(     
A.仁者爱人思想B.克己复礼思想C.中庸之道思想D.长幼有序思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     
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B.努力维护教育公平
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D.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D.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7 . 春秋时期,儒者讲究从家族仪礼之“礼”,到社会道德伦理之“礼”,再到国家制度之“礼”的一整套严格仪式。这表明当时儒者意在
A.整顿社会秩序B.推崇仁的观念C.强调社会和谐D.倡导隆礼重法
8 . 《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D.本质上都赞成天人感应
2019-12-03更新 | 80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期末综合练习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