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下列主张选项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天人感应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隆礼重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思想体系,认为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荀子提倡“隆礼”,同时强调礼的作用是“别”,是“明分使群”,使社会成为有组织的群体;为了达到此目的,他主张以法入礼,严格上下伦理等级秩序。儒家这一思想的发展(     
A.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B.助推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D.为礼乐制度的重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2-10-15更新 | 1185次组卷 | 17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湖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
A.老庄哲学的影响B.孔孟之道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2021-04-15更新 | 315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鄂州市泽林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孔子坦言“吾从周”,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实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周道”。但是他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推动了学术下移。这一现象
A.是战国儒学发展的产物
B.体现了孔子毕生对社会平等的追求
C.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反映
D.体现了崛起中的士阶层的政治诉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晋国的赵氏把法律铸在鼎上公布出来,孔子认为这违反了晋国祖宗唐叔所订立的法度,使得贵贱无序,国家就不好统治了;鲁国季氏采用了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孔子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非常生气;齐国的田氏杀了齐简公,孔子认为卿大夫不该杀诸侯,要求鲁国出兵去讨伐田氏。材料表明孔子的立场是:
A.行仁政,反对刑罚和战争
B.法先王,祖宗之法不可改变
C.重礼乐,以礼乐教化百姓
D.正其名,端正宗法等级秩序
2019-09-04更新 | 193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丹江口二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历史试题
6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19次组卷 | 138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随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郧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