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的"士"几乎与出身无关,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出身微贱,但他们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智慧或才能。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发展的需要B.个人发展的需要C.人才流动的需要D.百家争鸣的需要
2 .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该时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深刻影响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属于该时期的中国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尊崇佛教、兼收并蓄
2020-12-01更新 | 244次组卷 | 111卷引用:2018—2019学年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战国时期“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而若将六艺、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类的书也包括进来,则战国时期“诸子”更要多至596家,书籍13269卷。与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有
①礼乐制度崩坏,典籍流入民间②士子竞相传阅,进而著书立说
③施教不问族类,颠覆传统教育④尊道礼佛崇儒,各取所长兼融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0-09-1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周初年分封的71国中有53位姬姓诸侯,战国七雄中仅燕国王室为姬姓,其余六国均由异姓掌权。这反映了
A.“礼崩乐坏”B.大宗取代小宗C.中央集权加强D.诸侯混战
2020-04-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有
①诸子百家的形成   ②争霸战争的开始       ③“士”阶层崛起        ④专业官僚的出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结合所学,“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C.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D.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2019-09-29更新 | 322次组卷 | 27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历史5月综合练习二模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