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墨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先秦“显学”的代表人物,墨子高举理智的明灯向人世作彻底的探照,为驱散社会中的黑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他能够洞察底层人民的基本需求,知晓他们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心声。怀着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墨子承担起了传达众人呼声的使命。

——摘编自余真征《先秦儒墨专制主义比较研究》

材料二   秦汉之后,墨学式微,几成绝学。墨家“兼爱”的思想宗旨不符合宗法社会组织和官僚等级制度的内在要求,反而极易成为农民起义、均贫富的思想火种。其所代表的小生产者阶层始终不是古代社会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不可能成为社会发展中先进的历史主体,其思想学术自然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

——摘编自李振纲《论墨学精神及“显学”式微的文化命运》

材料三   清末民初,墨学复兴思潮出现。许多知识分子认为墨学的“尚同”思想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有相同之处,可以说,在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及制度方面,墨学起到了辅助作用。墨学的“非命”思想与儒家的“命定论”相反,能够鼓励民众奋发自强,对西方进化论的传播和挽救危难中的中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编自李银屏《清末民初墨学复兴思潮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简析墨学成为先秦“显学”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中的黑暗”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墨学式微,儿成绝学”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分析清末民初墨学复兴产生的社会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思想史的角度,指出墨学的历史演进所反映的基本规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   “明王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思想派别的言论?它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2)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3)道家学派往往在一个王朝统治初期被采纳,原因何在?
(4)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提出的怎样的认识论?儒学后来成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儒家思想,我们今天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2020-02-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彩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理)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二   “……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1)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并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写清并按材料顺序回答,否则不得分)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今天,儒家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0-10-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智者箴言

智者箴言引领着人类的思想。请将下列思想家与其言论相匹配。

老子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孟子                    B兼爱非攻

墨子                    C刑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亚里士多德             E、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17-10-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故曰世异而事异。”

请回答:

(1)分别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上述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⑵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⑶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
⑷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