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时间和背景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从经济、军事和政治上思考)
(3)商鞅变法有什么影响?
2021-11-17更新 | 157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问题导学-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2021-10-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0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3 . 公元前356年,商鞅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公元前350年,又“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表明商鞅变法
A.法度严明执行有力B.具有发展性与策略性
C.措施及时推行顺畅D.具有创新性与计划性
4 . 据《秦集史》记载:“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这说明商鞅变法的成功是因为
A.借鉴了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B.秦国的经济文化落后
C.开创了政治经济文化新制度D.东方诸国的改革失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商鞅变法时曾两次颁布《分户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一做法
A.体现重农抑商的思想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直接增加了人口数量D.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建立
6 . 商鞅变法时.“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底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免”,“爵自二级以上,有刑罪则贬(降爵抵罪)”。由此可见,商鞅变法
A.维护了礼乐秩序B.蕴涵了法律至上的理念
C.强化了君主权威D.否定了统治集团的特权
7 . 战国时期“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商鞅变法则实行“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这说明
A.个人奋斗决定社会关系变动
B.社会关系变化与商鞅变法相互推动
C.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D.战国时期的大变革造就了商鞅变法
8 . 战国时期,商鞅认为:“人生而好恶,故民可治也。”对待民众的态度就是用赏罚。用赏,则民为国家出力,努力从事耕战,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爵位;用罚,则民惧怕刑罚,不敢从事私利活动,从而使国家财富完全由君主掌控。这些主张
A.体现了儒法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B.调动了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积极性
C.助推秦国社会变革取得显著成效D.反映了商鞅重视历史传承的价值观
2021-05-25更新 | 110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1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方升是战国时期秦国铜制量器,出土于晚清时期。


其外壁刻∶"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秦国最高官职)鞅,爱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即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定为一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方升底部加刻诏书∶"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缩,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为商鞅方升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表述成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商鞅认为民贫才会求“赏”,而国富才能给“赏”,两者皆备则朝廷便能以“重赏”驱民去干任何事情,因此国家“利出一孔”而人民“家不积粟”是最理想的。这说明商鞅意在
A.强调“国富民贫”的治国之术B.打着平均主义旗号扩充国库
C.通过经济的垄断以增加国力D.强调治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