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春秋战国时期一位哲学家曾言:“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据此可知此他的代表思想是
A.“仁政”思想B.“齐物”思想C.“兼爱”思想D.主张变法革新
2021-02-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强调节用,抨击君主、贵族的著侈浪费行为,并要求身体力行。该流派是
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战国前中期,以儒、墨为主的学者,常取法先王,祖述尧、舜、禹、汤、文、武,却又“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当时学者们这样做的目的是
A.实行三代政治制度B.借助先王来宣传其政治主张
C.争夺思想统治地位D.否定先王以期推动政治改革
2021-02-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

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孟子·膝文公上》载: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墨子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这反映出当时
A.以民为本的人文思想B.儒家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C.儒家和墨家的主张混同D.诸子百家的争鸣日趋激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战国时期某思想家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一主张(  )
A.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潮流B.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愿望
C.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D.得到了当时各国国君的推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淮南子·要略》记载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仿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材料表明墨子
A.始终认同儒家的思想主张B.主张用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C.非乐节葬的平民价值理念D.顺应自然的和谐处世之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指出,孔孟关注"人和",荀子关注"群和",而墨子强烈追求"天下和"。墨家认为,尧、舜、禹、汤、武王及其贤能大臣所造就的是"天下和,庶民阜""兴天下之利"的理想社会。该学者认为,墨家
A.强调君臣关系的和谐统一B.具有关怀天下的价值追求
C.发展了儒家"仁爱"的思想D.适应春秋战国的战争环境
2021-01-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   )
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
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
2016-11-27更新 | 274次组卷 | 20卷引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奋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儒、墨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法家代表韩非子称墨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儒家代表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道家代表)则归墨”。墨家学派能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在于
A.顺应社会发展趋势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统治阶级大力支持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