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与以上言论出自同一学派的是
A.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B.尚贤者,政之本也
C.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韩非子》载∶"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法家引用这则寓言意在
A.强调趋时更新B.否定等级秩序
C.讽刺不劳而获D.阐释农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韩非子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社会才能安定。”材料说明
A.中国法律体系比西方法律体系更加完善B.中西方法律都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要目的
C.西方法律对近代法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D.中国法律十分严苛并且极力维护君主专制
6 . 荀子认为“隆礼尊贤而,重法爱民而霸”;韩非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据此可知,二者都
A.遵循传统礼乐制度B.旨在提倡民本思想
C.主张明君治理国家D.反对贵族徇私枉法
7 . 先秦法家普遍认为应该依法治国,以法为教,同时又认为通行全国,百姓家喻户晓的法令应由统治者一人制定,监督法令执行的官吏也由统治者一人管理。这表明当时法家的法治思想
A.实质仍是为人治服务B.与现实政治相脱钩
C.巩固了君主专制体制。D.基础是人性自私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诸子中“子”的称呼,在春秋战国最为流行,孔子,老子,韩非子……以下关于诸子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同时崇尚逍遥自由
B.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他对现实状况极其不满,主张隆礼重法
C.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是孔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部分)。关于这些思想家及其主张正确的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孔子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
墨子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韩非子认为“道无双,故日一,是故明君贵独道之客”
A.都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B.都表达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都有期盼国家统一的理念体现D.具有强烈的“民本主义”色彩
2021-06-08更新 | 536次组卷 | 28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种变化反映
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
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
2021-06-01更新 | 252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