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礼崩乐坏局面
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增强
2023-07-08更新 | 335次组卷 | 24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 . 天命是周王室政治权力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是天子驭下的强有力工具。春秋时期,天命不再是周天子的专属品,各路诸侯也开始将上天代理人这一角色加到自己的身上。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     
A.传统社会秩序的崩溃B.周王丧失共主的地位
C.政治权力下移的趋势D.敬天法祖观念的强化
2023-04-01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部分名校2023届高三3月适应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等几派显学相互辨难,阐述义理的中心都集中在“内圣外王”的主题上“内圣”是指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即“修身”;“外王是指参与社会政治管理,即“治国”。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立场一致B.中国文化出现大一统趋势
C.中国文化形成了关注现实政治和人伦的特征D.中国文化摆脱了神学影响
2023-03-06更新 | 249次组卷 | 3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还剩一百四十八国,战国初仅余七大国与十几个小国了。由此现象可以推断(  )
A.周王朝民族融合不断加强B.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渐现
C.先秦列国纷争局面结束D.必将由一国统一天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西周时实行“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的井田制;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个体农耕逐渐发展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公田变为私田B.生产力有进步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确立
2023-10-09更新 | 206次组卷 | 12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附属新华联外国语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2022-01-13更新 | 670次组卷 | 2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存在着大量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的发展B.井田制度的推广
C.分封制度的强化D.土地兼并的加剧
2021-07-19更新 | 246次组卷 | 3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