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秦朝皇帝制度的内涵B.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
C.封建官僚政治确立的背景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由于郡县的集权特征和其军事性质能使其调动一切资源,秦国曾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来防范犬戎。秦统一后,匈奴盘踞“河南地”,直接威胁秦都关中地区。秦朝领土虽然空前广阔,但大部分都是被征服的六国故地。而周朝实行的分封制,导致各国在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秦朝采用郡县制来保障对六国的文化影响。对于五岭等新征服的边远地区,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主张,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摘编自黄栋法《综论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说明周秦之间政治制度“大变局”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在当时所具有的制度优势。
2022-08-28更新 | 880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纲要上-2023届高三一轮必做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分封原因)地理位置
同姓今山西
同姓今河南北部
同姓今山东南部
功臣今山东北部
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
同姓今北京一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材料二   《荀子》记载西周初年7l国中姬姓诸侯国比例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简要归纳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三字经》上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分封制对周统治起到什么作用?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3)归纳并评价材料三作者的观点。
2021-04-18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昌市宜昌英杰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2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1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材料指出分封的主要对象。
(2)材料2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填:通“镇”,安定。)之。请立诸子,唯(唯:表示希望,敬词。)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后属:后裔,后代。)疏远,相攻击如仇雠(雠:“仇”的异体字,仇敌。),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公:公家的,国家的)赋税重赏赐之,甚足(足:能够,可以)易制。天下无异意(异意:反对的势力与意图),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树兵:创设引起战争的条件)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西汉】司马迁:《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


根据材料,概括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主张有什么不同?秦始皇采纳了哪一主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三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四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1)指出材料一图一与图二和图三分别处于哪个时期?
(2)材料二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4)根据材料四指出秦朝实施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和所学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0-11-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代受封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周初分封“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在分封制条件下,整个西周时期,周天子与各地诸侯的君臣关系和天下共主的权威一直到春秋都是实际存在的。

——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汉初,代国中尉宋昌说:“高皇帝(刘邦)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磐石之家也。”赵高逞赢氏孤立立,没有“宗子维城”之固,轻而举篡夺了大权,把秦朝统治推到绝境,《汉书》指出:折诸吕之乱,成太常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诸王年长,王国内的经济也发展起来、诸王国成了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的离心力加大,中央与王国的矛盾暴露出来。

——摘编自杨伟立《论汉初的分封制》


问题:根据材料一,指出周代分封制的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019-10-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市实验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印象夏朝》


“及禹崩,虽授益……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材料二   《印象商朝》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尚书·汤誓》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诗经·商颂》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礼记·表记》

材料三   《印象西周》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四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一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周文王,周武王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后他们的后代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各个诸侯国更是相互攻击如同仇人一般,各个诸侯国更是相互侵略,连周天子都不能禁止。现在四海之内,仰仗陛下的神灵而获得统一,全国都划分为郡和县,对各位皇子及有功之臣,用国家征收的赋税重赏赐之,这样即可以非常容易的进行控制。使天下人对朝廷不坏异心,才是安定国家的方略。


请回答:
(1)从《印象夏朝》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2)商朝的政治统治具有什么显著特征?
(3)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何种制度?在此种制度之下诸侯有何义务?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019-10-17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中国古代,“家”(家族、宗族)与“国”(国家政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西周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左传·桓公二年》载:“天子立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在“家”“国”关系上有何特点?

(2)在“家”“国”关系上,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有何延续性和变化?分析以上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国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城邦)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

——《顾准文集》

材料三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国王不能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

——《权利法案》(1689年)

材料四联邦主席的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称为“德意志皇帝”。“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条约”,“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指出“他”在地方推行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雅典直接民主制度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