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顾炎武《郡县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以“郡县制”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地方行政管理

材料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演变表



——摘编自叶子荣、郑浩生《当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基础透析》
阅读表格,从表中提取古代中国行政制度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022-05-08更新 | 3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九)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西周形势图


图2秦朝形势图


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代表的两个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迄今,如何处理统与治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解决统与治之间的冲突,是郡县制国家治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治理”,其实包含两个层面:一为统,即国家对其疆域和人民的统治;一为治,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各项公共事务的治理。相应地,对于中国国家治理研究有三种视角,一是“统”的视角,一是“治”的视角,一是“统与治的关系”的视角。统与治的冲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中央统治与地方治理的冲突、国家统治与社会治理的冲突以及中央政府内部的政权与治权的冲突。

——摘编自曹正汉《论郡县制国家的统与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史学家荀悦认为:古时候建国,有大有小,这是在考察了前朝的弊端之后加以变通的结果。夏、商时代,诸侯国不过百里大小,所以诸侯弱而天子强,桀和纣得以肆行暴虐。周朝建国,吸取前代的教训,诸侯国的规模很大,方圆在五百里以上,提高诸侯的地位,制约王室的权力。到了周朝末年,诸侯强大,互相攻伐,而王室衰微,祸难重重。秦朝吸取周代的教训,改易制度,然而矫枉过正,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以强权统治天下。因此,秦帝得以独断专行,无所顾忌,奢侈淫逸,暴虐天下,然而仅仅统治了十四年就灭亡了。汉朝建立,吸取周、秦之教训,兼用周、秦之制度,既行分封,也设郡县,然而也发生了七国之乱这样的事件。此后都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唐)赵蕤著、周苏平注译:《反经》

材料二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柳宗元《封建论》

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顾炎武《郡县论》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1)材料一中荀悦“此后都实行郡县制”是否符合史实?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2)结合材料一、二中学者对郡县制的观点,以“郡县制”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为中国古代历朝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情况统计



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变化的演变规律,选取其中一个特点,加以分析说明。
2022-01-01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等校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

材料   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伴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史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19-12-01更新 | 755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7届山西省高三9月名校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上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任选两幅图,简析其代表的两个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史记》中记载着关于秦朝建立后,在制度建设方面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观点:博士淳于越认为:商周历经千年,大封宗室子弟和功臣作为王室的藩篱。现在陛下坐拥海内,然而宗室子弟却沦为匹夫,若有犯上之臣出现,陛下便没有了依托。此外,不遵守古制而能长久者,这是从来也没听说过的。

廷尉李斯认为:西周虽然大封宗室,然而他们的后代却关系疏远,以至于相互攻击如仇儺,诸侯之间更是相互征伐。现在陛下实现统一,大兴郡县,对宋室子弟和功臣们用赋税予以赏赐,这样也能够轻易地控制他们。让天下人不怀有二心才是治国之略,分封诸侯只会给国家带来纷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西周形势图

图2秦朝形势图

图3元朝形势图(1330年)

以上三幅图片体现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任选两幅图,简析其代表的两个时期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