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不同时期学者对秦朝灭亡的分析。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观点来源
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既卒,赵高用事,天下解体,怨望日甚。封建(分封制)之残念,战国之余影,尚留存于人民之脑际钱穆《秦汉史》
秦与六国之间存在差异,即是六国彼此之间也不例外,但秦在制度、思想学术、语言文学、宗教意识上与六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却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抗性⋯⋯何晋(秦称“虎狼”考)
A.秦朝灭亡受到多重因素影响B.制度文化差异导致秦朝灭亡
C.暴政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D.秦朝灭亡的原因无法形成定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09年七月,秦二世下令征调淮河流域一带贫苦农民900人到渔阳(今北京密云)戍守。陈胜、吴广被指定为屯长。在秦尉的监督下,这900名戍卒行至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寺坡乡刘村集),适值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指定地点。按秦法,戍卒误期要处斩。在生死存亡关头,陈胜、吴广密谋起义。他们以“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的方法,制造舆论,同时利用秦尉酒后行凶打人的时机,除掉了两个秦尉,发动戍卒起义,号称“大楚”。戍卒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的旗帜。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对秦的“二世而亡”是很警惕的。他要士人陆贾总结一下包括秦朝,在内的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为他提供借鉴。陆贾根据儒学和黄老学说,又结合当时国家残破、经济凋敝的情况,写成论文十二篇。其主要观,点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刘邦很赞赏陆贾的意见。后来惠帝、文帝、景帝都遵循了刘邦时初步形成的统治思想。

——摘编自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胜吴起义爆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促进汉初统治思想形成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统治思想对汉朝的深远影响。
2022-10-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
人物身份
陈胜、吴广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
刘邦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
萧何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
曹参沛县狱掾(典狱长)
殷通会稽郡守
任嚣南海郡尉
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
A.底层民众反抗激烈B.六国贵族势力活跃
C.对外战争动员频繁D.地方治理体系崩溃
2022-05-10更新 | 1260次组卷 | 19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前模拟历史试题
4 . 秦统一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张扬自己的显赫功绩。然而万世之望的秦王朝在一场农民起义中,轰然倒塌。秦王朝毁灭于农民起义,从本质上说明(     
A.秦王朝的强大名不符实B.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C.农民起义军战略较先进D.秦王朝的统治制度落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构秦国体制,提升了制度效率,实现了国与民的利益均衡,推动了国家的崛起;统一后,秦朝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秦始皇将秦制推广至全国,导致制度僵化、效率下降,最终二世而亡。秦亡的教训说明
A.制度建设需要与实际国情相结合B.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C.法家的治国思想与时代格格不入D.商鞅变法埋下了秦国灭亡的隐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