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政府高官中儒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很低,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也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A.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
B.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儒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2017-09-06更新 | 519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
2017-06-03更新 | 300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晚期的一部小学教科书《急救篇》中说做官为吏必读典籍的次序是:《诗经》《孝经》《论语》《春秋》《尚书》《律令文》。这反映了当时做官之道是
A.德治在前,刑治在后
B.刑治在前,德治在后
C.崇儒抑法,摒弃刑罚
D.崇尚儒法,抑制道家
2017-01-17更新 | 33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7届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及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
A.长安、太学
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2016-12-12更新 | 14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其最主要原因是
A.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C.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2016-11-27更新 | 20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届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
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
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姻自主的权利
8 . 西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
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书·夏侯胜传》中写道:“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害怕)不明经术(儒家经典),经术苟明,其取青紫(高官)如俯拾地芥耳。’”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
B.儒学在政治上确立统治地位
C.儒家思想吸收各派学说形成新体系
D.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主要内容
2016-11-27更新 | 278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伸舒断案时认为: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反映了西汉时期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渗透到法律之中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