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中国的造纸、制铁、水车、耕牛用的牛轭和后来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慢地传播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间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斯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我国公民和企业走向海外的数量屡创新高。“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利益独享的地带,而是各国利益共享的地带。建设“一带一路”,充分彰显了中国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态度,有助于我国同沿线国家一道,推动政治、经贸、人文、安全各领域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真正使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4日《“一带一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交汇桥梁》


“一带一路”示意图


(1)根据材料二,归纳丝绸之路在哪些方面成为“中西交流纽带”。
(2)根据材料三及图,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据及时代意义。
2 . 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国君之姓地理位置
今山西
今河南北部
今山东南部
今山东北部
今河南南部
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之国五十三

——《荀子》

秦汉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的重要时期,此时的制度架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夏、商、周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材料四: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材料五:汉初郡国并行制最大的弊病就是诸侯国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央皇权产生矛盾,并对皇权和国家统一构成威胁。汉文帝接受贾谊的《治安策》,“众建诸侯而少其力”,采取了诸如将齐国一分为七、把淮南国一分为三的措施。汉景帝又接受晁错的建议“削藩”,用战争方式平息了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的叛乱。

——《读史笔记》


请回答
(1)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归纳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材料三和材料四认为秦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汉初“郡国并行”所引发的最大弊端是什么?汉文帝与汉景帝试图用什么方法解决之?最终汉武帝如何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3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曾在许多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一   经过一番辛苦打造,由王室宗亲建立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向心力大大加强,同时也建立起一种类似后来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摘编自《细讲中国历史丛书·西周史》

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摘自贾谊《治安策》

材料四   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摘自《说文解字》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在政治上推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中央实施的制度名称?
(3)据材料三,汉武帝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该措施的实施与西汉初年哪项制度有关?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

材料一   赢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人”本指西周春秋时期的列国统治氏族;至战国,随着列国内部的人群凝聚,“国人”内涵转变为一国民众。兼具政治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国人”意识,也随之形成。秦并天下后,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整合“诸夏”,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秦法与六国旧俗的冲突,以及秦帝国塑造认同方式的强硬,激起了六国故民的故国之思和反秦情绪,最终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

材料二   汉朝作为真正意义上国民身份认同感产生的朝代,其意义在整个历史上无可取代。在此之前即便秦统一六国,但原先六国民众并不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反而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各自内心上,齐国以齐人自居,楚国以楚人自居,虽然秦始皇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改革,但原先各国民众的内心隔阂却没有同化,正是在这种貌合神离的情况下,秦始皇以个人威权维持了表面的平静。这种局面不仅秦朝没有解决,连汉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完全解决,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前面皇帝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侵扰问题,致使汉朝民众民族情绪高涨,自我认同得到质的飞跃,从此汉朝国民不再以原先七国属地自称,真正意义上完全以大一统的国名为自我身份认同,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分析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3-11-07更新 | 109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 ,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位君主采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9 . 汉武帝时,刺史所注意的事务被概括为“六条问事”,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二千石(郡太守)不奉诏书,侵渔百姓”“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等等。以上材料表明设置刺史是为了(     
A.确立全新的官吏选拔制度B.监察郡级官员及豪强势力
C.打击游侠豪右的不法行为D.防止破产的农民沦为奴婢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状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汉武帝)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底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剂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威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阨塞(险要之地)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也,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


概括材料中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及解决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汉武帝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并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