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儒家思想在东汉地位显著提升
C.豪强势力影响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
2023-10-23更新 | 649次组卷 | 97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汉自元帝以后最高统治权力经常被控制于宦官和外戚手中。而伴随土地兼并导致土地集中,其结果是大地主必然要求政治上分割皇权。而外戚和宦官正是这部分要求分割皇权势力的政治代表。据此可知,西汉皇权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皇帝软弱无能B.多种势力争夺所致
C.宦官外戚专权D.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2023-04-11更新 | 559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规定“食禄之家不得治产,兼取小民之利”,在“商者不农”上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接受桓谭关于“禁民二业”(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的建议,基本目的在于“举本业而抑末利”。这种变化(     
A.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B.逐渐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
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2021高三下·福建·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如图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出土的东汉墓壁画(局部),描绘了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推知,东汉时期该地区
A.存在大量戍边军民B.生产方式受中原影响
C.耕作方式日益完善D.农耕经济占优势地位
2021-11-09更新 | 1089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蒙古国中戈壁省发现的一处摩崖石刻,于2017年被确认为《燕然山铭》。《燕然山铭》由随军出征的班固撰文,宣扬汉朝德威。这可以实证(     
A.护乌桓校尉的设置B.窦宪率军大败北匈奴
C.河西走廊设立四郡D.纪传体断代史体裁开创
6 .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地有遗利,民有馀(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后汉书·章帝本纪》也记载,东汉“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以赋贫民,给予粮种,各尽地力,勿令游手”。两汉政府的这些做法
A.促进了自耕农经济发展B.使宗族势力日益强大
C.导致了大田庄经济盛行D.推动了均田制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如图,在山东沂南县一东汉大墓,出土一块汉画像石(图为该画像石拓片),表现的是豪强地主田庄的“丰收宴享,饱饫烹宰”场景,左侧是粮仓。据此可知,当时
A.国家政治相对清明B.休养生息政策成果显著
C.农民生活比较富裕D.存在地方势力膨胀隐患
2021-02-23更新 | 740次组卷 | 4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2020-01-10更新 | 740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从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019-09-01更新 | 1145次组卷 | 45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
A.刘秀建汉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2019-10-17更新 | 1080次组卷 | 6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