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奴婢)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
A.商品买卖的契约形式已被使用B.契约形式成熟和标准化
C.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D.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文景时期城市经济时写道,在通邑大都,大到车船,小到瓜果蔬是共菜,无论 是海中特产,还是地下珍异,全国各地生产的重要物产都应有尽有。其种类之丰同时富,令人叹为观止。由此推知,当时
A.经济政策客观上适应了商业发展B.重农抑商思想未能付诸实施
C.民营手工业获得一定程度的进步D.区域分工与专业化程度加强
2021-05-27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武帝时期,在京师设平准官,统一掌管由天下运至京师的货物,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汉武帝这一措施
A.保证了京师的物质供应B.有利于市场物价的稳定
C.加重了民众的生活负担D.削弱了诸侯王经济力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书·货殖传》载:“吴楚兵之起,长安中列侯封君行从军旅,赍(ji)黄(同贷)子钱家(中国古代商业银行雏形),子钱家以为关东成败未决,莫肯予。唯毋盐氏出捐千金贷,其息十之。三月,吴楚平。一岁之中,则毋盐氏息十倍,用此富关中。”上述材料说明当时
A.金融活动比较活跃
B.政府财政比较困难
C.民间普遍支持平叛
D.关中地区经济繁荣
5 . 西汉时期社会形成了一个普遍流行的概念:“用贫求富”之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表明当时
A.商品经济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终止
C.农业发展受限D.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95—1997年,在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的一些铜钱,其中有秦至西汉初的半两钱。昭平、贵县、合浦、平乐贺县等地的汉墓已发现有不少秦汉的半两钱、五铢钱。在昭平县风清一号东汉墓出土了5种钱币308枚,风清二号东汉墓也出土了3个品种共553枚钱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
A.地方有铸钱自主权B.商业活动比较自由
C.岭南经济比肩北方D.南北经济联系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魏晋时期的政权大都加强对秦岭巴蜀地区栈道的修造和管理,巴山上的斜谷道不仅着眼于关中与汉中,更着眼于入蜀的通道,使“益州为之充韧”。栈道的修造
A.构建了通畅的交通网络B.消除了地方的割据基础
C.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产物D.使中原与巴蜀联系加强
8 . 东汉郑玄说:“大市人民马牛之属用长券(券,指木牍、竹简制的券书);小市珍异之物,用短券。”商品交易时,“为券书以别之,各得其一,讼则案券以证之”。据此可知,在汉代经济生活中
A.政府的“抑商”政策形同虚设B.契约形式渐趋成熟和标准化
C.契约形式的协议被广泛使用D.商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
2020-08-05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1)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
2017-04-19更新 | 478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7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东汉时期的洛阳城“其民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轴(胡人),天下四会,利之所聚,而奸之所生”。这反映出洛阳
A.成为全国性商业都会B.市的交易突破了空间限制
C.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D.大商人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