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


(1)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
2017-04-19更新 | 47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7年贵州省贵阳市高三适应性考试(一)文综历史试卷
2 . 如图为战国至秦汉出土的古钱币。从图中可以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货币以金属铸造物为主B.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
C.货币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D.当时商品交易以物物交换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记载,秦在统一后将原六国的许多大工商业者迁徙到边远地区,但这些人凭借其技术、经营手段和财力又很快在当地发展起来。这说明当时
A.区域间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私营工商业仍有发展空间
C.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有限D.秦朝尚未控制住全国局势
4 . 秦灭六国后,统一规定:货币分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关中及其他地方出土了很多半两钱,其轻重、厚薄大致相等。这一做法
A.遇到了六国民众的普遍抵制
B.保证了计量器具的准确与统
C.便利了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
D.加剧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盘剥
5 . 如图是反映汉代市井生活的画像砖,市井有市墙围绕,三方设门,市中置有市楼一座,上悬一鼓,市共分四个交易区。此图可用来说明汉代
A.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B.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C.政府对商业的严格管理D.民间集市贸易的发达
2020-07-21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秦朝《金布律》规定:“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小物不能各一钱者,勿婴。”意思是买卖应分别系标签注明价格;小件物品每件值不到一钱的,不必系标签。这一规定
A.有助于规范市场交易B.表明政府注重提高商人地位
C.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D.反映出半两铜币的地位下降
7 . 汉初私营商业中,出现了典型性的大商人,他们虽“无秩禄之奉,爵邑之人”,却富比王侯。“拟于人君”,被称为“素封”。“素封”的出现( )
A.是私营工商业发展标志B.标志着汉代放弃抑商政策
C.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D.威胁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据文献典籍记载,汉代出现了大量以出产地命名的特色商品,如鲁缟、齐纨、蜀锦、济南剑。西北出土的肩水金关汉简和居延汉简里也出现“河内甘两帛”“广汉八稷布”等字样。此现象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官营制度促进农业发展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国家统一促进商品流通D.全国性的市场网络形成
2021-07-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

材料二 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

——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
(2)根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
2021-11-17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代农业税远低于商业税,但汉代依然出现了很多致富的职业,见下表,由此可知
卓氏冶铁;行贾
曹氏冶铁;经商;放贷
刁闲贩卖鱼盐
师史四处经商
任氏储存;交易粮食;力田、畜田
栗氏经商
——许倬云《汉代农业》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B.可能造成土地兼并
C.盐铁官营政策影响D.工商皆本观念流行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