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1 . 汉代豪族在地方社会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图显示了两汉时期豪族大姓在地域分布上的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西汉时期                                               东汉时期
(注:图中“人”是指史书上仅提一人之名姓的豪强大族,其背后也是以家族为后盾)
A.人口增长数量B.土地兼并程度C.政治中心转移D.儒学传播范围
2 . 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六国贵族纷纷复国,恢复到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政治状态是当时一种流行的社会思潮,但最终是刘邦建立了汉朝,延续了秦朝大一统政治。这一结果源于(     
A.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郡国并行制的推行
C.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D.六国政权失去民心
2023-12-15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对陆贾的上述思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B.符合了西汉初年的生产实际
C.不利于加强中央的集权统治D.契合了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
2023-12-14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据《汉书》记载,贾谊曾向汉文帝上奏疏《治安策》,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建议(     
A.推动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B.体现黄老无为的治国理念
C.推动汉文帝解决了王国问题D.切中时弊并且具有可行性
5 . 汉代之前,儒家理念以“仁义”为先。汉代以“孝”为伦理观念之首,强调孝道的目的是“事亲孝就能事君忠”,这说明了汉代(     
A.统治策略背离仁政思想B.三教合一局面开始形成
C.选官标准决定意识形态D.儒家思想的时代性增强
6 . 如表为史书关于汉朝时期社会情况的部分记述。这反映了(     
出处记述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汉书·论贵粟疏》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汉书·贡禹传》臣禹……有田百三十亩,陛下过意征臣,臣卖田百亩,以供车马。
《汉书·张禹传》及富贵,多买田至四百项,皆泾渭溉灌,极膏腴上费。
A.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发展B.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财政
C.封建小农经济持续衰退D.封建土地买卖趋向合法
2023-11-14更新 | 348次组卷 | 5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汉景帝即位之初就废掉了连坐和肉刑,并允许不服判决的人上诉,以致有几次全国一年的案件不到400件。据此可知当时(     
A.法制建设深入B.法家地位丧失
C.基层治理完善D.政治统治宽松
2023-11-1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一幅古代政区示意图。图中地方行政制度是(     
A.秦朝君主专制制度B.汉初郡国并行制
C.汉武帝设节度使制度D.西周时期分封制
2023-11-1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汉文景二帝将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以减轻农民负担;实行贵粟政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将一年服一个月的徭役改为三年服一月。这表明汉初践行(       
A.“以德治国”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外儒内法”
10 . 因连年战争,到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呈现出一派荒凉残破的景象:“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汉初君主服从人心思安的社会心理,采取(       
A.郡国并行制B.与民休息政策C.抑制工商业者D.尊崇儒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