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1 .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张骞通西域
2024-03-22更新 | 153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A.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B.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C.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D.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
2024-02-24更新 | 282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暨选科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A.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B.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88次组卷 | 84卷引用: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6 . 汉初,王国保留较大置吏权,“擅杀生”,可不用汉法;文帝初年,王国两千石官员及其以上统一改由中央任命,用汉法;及至景帝,“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从而使诸侯王基本丧失了治民权;武帝以后,进一步剥夺了诸侯王的全部置吏权。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C.君相矛盾有所缓和D.朝廷选官制度剧变
7 .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书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2023-12-20更新 | 226次组卷 | 8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9 . 翦伯赞在《秦汉史》中写道:“当此之时,汉朝的文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日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山北麓之颈形狭管,在天山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渐渐向中央扩大它的照射,大约在里海、黑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光连彩,呈现出一种奇异的美景。”这种“美景”的呈现主要得益于(     
A.推恩令的实施B.丝绸之路的开通
C.郡县制的推行D.匈奴势力的衰落
10 . 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一举措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增强了西汉的实力B.密切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C.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加强了与欧洲的政治交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