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 道试题
1 . “武帝雄才意欲何?文武兼资振古国。绍发华统彰九野,敢击匈奴正六合。悔过曾使众心恪,富民又启谱新辙……”其中“谱新辙”的进步作用体现在(     
A.推动了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东西方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C.盐铁官营为汉政府积淀了财富D.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拓富民新路
2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曰:“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因此“为人主者,予夺生杀,各当其义,若四时。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好仁恶戾,任德远刑,若阴阳。此之谓能配天”。认为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天通过谴告,有步骤地管理人类社会。这说明董仲舒(     
A.把人格的天和王道政治相结合B.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D.把仁义与法制融合用于政治
3 . 汉武帝时期,朝廷通过“加官”将原来属于中朝官的职称加在朝臣之上,使之得以参与机要,由此构成武帝心腹近臣组成的“中朝”以分割相权,这便是中朝官制度。据此可知,汉代中朝制度的设立(       
A.推动了决策权和执行权合一B.基于强化中央集权需要
C.埋下了宦官专权的制度隐患D.旨在加强君主统治权威

4 .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     

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尊崇儒术D.张骞通西域
2024-03-22更新 | 119次组卷 | 28卷引用:甘肃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A.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B.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C.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D.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
2024-03-21更新 | 261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时,撤治粟内史(九卿之一),改设大司农,主管农业,兼管财政。同时,西汉掀起水利工程建设高潮。这些工程耗资巨大,如修建河东渠田、开凿漕渠,“各历二三期,功未就,费亦各巨万十数”。汉武帝采取上述举措主要是为了(     
A.执行重农政策B.缓解财政危机C.巩固统治基础D.改善农业环境
2024-03-12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7 . 西汉政府在向西域派驻以都护为首的特设机构的同时,还册封西域诸国的君长和部落首领。同时,都护和戊己校尉等地方高级官僚拥有传召、奖黜,甚至逮捕诛杀胡人君长的权力。这反映了西汉(       
A.地方实力得到强化B.边疆治理恩威并施C.民族交融方式多样D.中原制度对外传播
8 . 对下列出自历史教材的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以国制治契丹”,其中的“国制”是中国的制度
B.“求学问尤当去中国”,其中的“中国”是指汉朝
C.“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其中的“之”是指回纥
D.“其王常欲通使于汉”,其中的“王”是指大秦王
2024-02-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2届高三测试历史试题
9 . 西汉武帝(前 141年一前87年在位)时期,淮南王刘安招纳宾客,著《淮南子》并献给朝廷。该书主张统治者应当以“不治”为无为的最高原则,认为以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会导致“合己则是,不合己则非”,而“世间万物, 岂能以一盖之? ”这一观念在当时(     
A.适应了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B.推动了汉武帝时期社会变革
C.反映了部分王国的政治立场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024-02-23更新 | 207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10 . 如表是汉武帝在位时期的一些举措,这些举措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年份行动
元狩四年“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馀万口”
元狩五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
元鼎六年“徙民至张掖、敦煌等地”
A.救济贫困人口B.解决内地治安问题C.促进人口流动D.增强抗衡匈奴力量
2024-02-05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4届高三1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