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5 道试题
1 .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获其赢利,以末致财……”等言论,这与汉武帝的哪一措施相反(       
A.北征匈奴B.重农抑商C.酷吏政治D.酎金夺爵
2024-01-2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     
A.恩泽诸侯贵族B.增加国家税收C.实现民族交融D.削弱王国势力
2024-01-25更新 | 110次组卷 | 56卷引用: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史籍记载:“武帝元朔二年,令诸王得推恩分众子土,国家为封,亦为列侯。”材料中的措施主要是为了(     
A.增加财政收入B.强化思想控制C.加强中央集权D.促进对外交往
2024-0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虽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却被后人赞誉为“凿空”,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行(     
A.打通了新疆至西欧的交通通道B.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C.联合西域各国最终打败了匈奴D.加强了西南地区与中原的联系
2024-01-22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对如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历史事件结果
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被匈奴扣留10余年,联合大月氏计划没能实现
前127年河套战役匈奴南进,汉派卫青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河套地区)
前121年河西战役汉派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回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
前119年漠北战役匈奴南进,汉大破匈奴,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长安,促进了相互了解和往来
①汉与匈奴作战主要是为开通丝绸之路
②汉朝在稳固边疆基础上积极开拓疆域
③管理河西四郡的中央机构是西域都护
④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2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公元前136年,朝廷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标志是(     
A.尊奉黄老思想B.颁布“推恩令”C.推行察举制D.设立五经博士
7 . 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政治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
思想尊崇儒术
稳固边疆设置河西四郡
A.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8 . 尚书一职源于战国,其在汉武帝以前是九卿的属官,职掌皇帝的笔札,地位很低。武帝、成帝时扩充尚书人数,武帝设四人,成帝又增加一人,分别主“丞相御史事、刺史二千石事、人庶上书事、外国四夷事、断狱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朝(     
A.中央机构决策权力发生转移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C.尚书成为中央最重要的职官D.丞相权力得以强化
9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以下材料。如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序号内容
《汉书·西域传》记载: “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位于今天的新疆)。”
敦煌悬泉遗址中,发现至少8枚汉简涉及朝廷在渠犁的屯田事宜。
《后汉书·西域传》: “(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A.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经营B.西域地区的民族关系
C.中原与西域的商贸往来D.丝绸之路的经济作用
10 . 它“有时是一股一股的丝线,延伸开来,有的线路清晰,有的断断续续;有时又像一张大网,涵盖广阔,时时出现绚烂的织锦”。“它”是(     
A.秦代驰道B.丝绸之路C.隋唐大运河D.明代长城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