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0 道试题
1 .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诏书旧典,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汉灵帝时,刘焉目睹政治衰缺,以为刺史威轻,乃建言: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授予军政权力,镇安方夏。汉灵帝时期州牧的设置(     
A.加剧了地方的离心倾向B.调整了中央的行政体制
C.提高了地方的监察效率D.动摇了郡县制度的基础
今日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公元前119年,官府开始垄断利润极其丰厚的铁、盐、酒的生产。与此同时,官府在盛产谷物地区大规模低价买粮,然后入仓或运到非产粮区出售。此举旨在(     
A.进一步发展官营手工业B.加大打击商人的力度
C.防止投机增加政府收入D.稳定粮食市场的价格
今日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七)历史试题
3 . 内蒙古居延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镇,上世纪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简牍中的文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官兵的请假报告、日常管理记录,又有关隘与关隘之间的秘密联络方式、皇帝下达的诏书、政府部门下达的律令等。这反映出汉代(     
A.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B.行政运行机制有所保障
C.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D.政治等级秩序较为稳定
4 . 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汉时期,官吏的任职时间一般较长,既有任职10年以上的丞相,也有任职20年左右的九卿郡守,如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和东汉时的上谷太守王霸等。秦汉时期,官吏长期任职(     
A.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教化B.最终酿成地方郡国叛乱
C.是推行察举制度的结果D.体现了“无为”治国思想
7日内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6 . 汉武帝时期,一切文书、奏章、政令都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尚书、侍中等掌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这反映出(       
A.行政中枢权力变异B.三公九卿成为虚职
C.文书传递系统形成D.君相矛盾得以缓和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多校联考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7 . 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     
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8 . 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秦朝焚书坑儒,重用韩非法家之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界“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确立的这一过程反映了(     
A.思想主导了社会大变革B.中国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C.儒家学说顺应时代潮流D.诸子百家逐渐走向消亡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武帝在位50多年,用人不拘一格,“博开艺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学”。他共任命丞相、御史大夫29人,其中多数并非儒家。这反映当时(     
A.百家争鸣局面仍在延续B.现实统治需要影响治国理念
C.中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D.察举制度的弊端已日益显现
2024-05-15更新 | 46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汉书》记载:“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据此可知汉代刺史(       
A.有举荐人才的权力B.立军功者才可出任C.监督维持地方治安D.负责运输军需物资
2024-05-14更新 | 19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