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公元前111年正月,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随之,汉朝廷不仅在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史记·平淮书》记载:“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行政效率显著提高B.印证了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 . “自汉以来,成为进身之途的儒学,成为统制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绝对权威”主要是因为儒学(       
A.奠定传统文化基础B.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符合当时政治需要D.成为官吏选拔标准
3 . 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4 . 汉武帝时期,一切文书、奏章、政令都由皇帝身边的亲信尚书、侍中等掌握,皇帝可以直接指挥,“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辐辏并进而归命天子”。这反映出(       
A.行政中枢权力变异B.三公九卿成为虚职
C.文书传递系统形成D.君相矛盾得以缓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春秋战国直至汉初,社会任侠之风大盛,侠士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死生的品格历来为世人称道;但“布衣为任侠行权,以睚眦杀人”之举也被视为“以奸犯公法”。自西汉中后期起,任侠之风便一蹶不振。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A.豪强地主的崛起B.主流思想的变迁
C.专制统治的强化D.选官制度的变革
6 . 据《汉书》记载,中央遣使巡行始于汉武帝。《武帝纪》载,“巡行”为“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元帝纪》载,“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成帝纪》载,“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举惇朴逊让有行义者各一人”。据此判断,汉代的遣使巡行制度(     
A.有效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B.促使行政机构的设置日趋合理
C.客观上利于推动儒学思想的社会化D.增强了监察官员职权的独立性
2024-05-23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铜川市王益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十一)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公元前119年,官府开始垄断利润极其丰厚的铁、盐、酒的生产。与此同时,官府在盛产谷物地区大规模低价买粮,然后入仓或运到非产粮区出售。此举旨在(     
A.进一步发展官营手工业B.加大打击商人的力度
C.防止投机增加政府收入D.稳定粮食市场的价格
2024-05-2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七)历史试题
8 . 内蒙古居延地区是汉代的边防重镇,上世纪在这里出土了大量汉代简牍。简牍中的文书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既有官兵的请假报告、日常管理记录,又有关隘与关隘之间的秘密联络方式、皇帝下达的诏书、政府部门下达的律令等。这反映出汉代(     
A.民族之间关系较为复杂B.行政运行机制有所保障
C.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加强D.政治等级秩序较为稳定
9 . 秦汉时期,官吏的任职时间一般较长,既有任职10年以上的丞相,也有任职20年左右的九卿郡守,如西汉时的丞相萧何和东汉时的上谷太守王霸等。秦汉时期,官吏长期任职(     
A.有利于社会稳定和教化B.最终酿成地方郡国叛乱
C.是推行察举制度的结果D.体现了“无为”治国思想
2024-05-18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10 . 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     
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