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公元前111年正月,汉武帝派司马相如为钦差负责新开拓地区的郡县设置。随之,汉朝廷不仅在河西设立郡县、移民屯垦,而且在西南夷和两越地区设郡置县。《史记·平淮书》记载:“番禺以西至蜀南者置初郡十七,且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这些举措(     
A.表明国家行政效率显著提高B.印证了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的变化
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D.利于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2 . 汉文帝在《遗匈奴书》中说先帝(高祖)制:“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命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而汉武帝则多次策问贤良如何“德润四海”“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等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汉代(     
A.经济发展影响治国理念B.儒学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C.地方治理体系渐趋完善D.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3 . 武帝时,御史大夫寮舍设于宫门之内,武帝常引为内朝官,以至于御史大夫张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晏,天子忘食,丞相充位,天下事皆决于汤”。这一做法(       
A.扩大了西汉王朝的统治基础B.平衡分配了中枢权力
C.使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D.提高了中枢决策效率
4 . “自汉以来,成为进身之途的儒学,成为统制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绝对权威”主要是因为儒学(       
A.奠定传统文化基础B.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符合当时政治需要D.成为官吏选拔标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公元前119年,官府开始垄断利润极其丰厚的铁、盐、酒的生产。与此同时,官府在盛产谷物地区大规模低价买粮,然后入仓或运到非产粮区出售。此举旨在(     
A.进一步发展官营手工业B.加大打击商人的力度
C.防止投机增加政府收入D.稳定粮食市场的价格
2024-05-22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七)历史试题
6 . 战国至西汉初期,游侠之风盛行,游侠或以武力卓群声誉鹊起,或以履信守义闻名乡里。西汉中期以后,侠者仍存,但单纯依赖武力“行侠仗义、横议乡闾者”日.渐稀少,为侠者多“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这反映了西汉中期(     
A.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B.王国割据势力的式微
C.儒学义利观念的强化D.乡约教化力度的加强
7 . 图1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坐西面东”的结构。图2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     

A.中央集权的加强B.边患问题的解决
C.政治中心的东移D.治国思想的变化
8 . 《汉书》记载:“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据此可知汉代刺史(       
A.有举荐人才的权力B.立军功者才可出任C.监督维持地方治安D.负责运输军需物资
2024-04-17更新 | 253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3)(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
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
10 . 史书记载:汉文帝时,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汉武帝时,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成帝时,陵乡侯刘诉“贷谷息过律,免”。上述记载反映出汉朝(     
A.高利贷成为严重社会问题B.朝廷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
C.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D.朝廷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
2024-04-09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1)(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