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化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统一都伴随着文化和思想观念上的整合创新。秦朝的统一,使秦与山东六国“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中国有了统一的文字,这对于中国文化的开拓和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尔后隋唐、明清文化中表现出的盛大恢宏气象,无一不蕴涵着深刻的整合创新精神。不同地域的文化被纳入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架构之后,原本分别存在于不同地域文化之中的各种文化“基因”(价值要素)仍继续存在,有的还被大力发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根据材料,围绕“整合创新”,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在总结秦朝以“武功”“刑法”治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革和发展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治国思想,提出了“文武并用”的治国指导方针,成功地实现了由秦尚“武功”重“进取”的“革命”理论向汉代尚“文治”重“守成”的“建设”理论的转变,并把这两种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既用仁义道德治国的“文治”,又用权威,暴力和刑罚治国的“武功”,把握“文成之道”的刚柔之术。汉代“文武并用”治国方略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教化,刑罚和制度结合起来,把礼乐制度对社会的稳定和“武功”对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利民,治吏,治财结合起来,把富民,富国,强兵结合起来。汉代这种治国方略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也为以后历代帝王治国方略提供了蓝本。

——摘编自刘太祥《“文武并用”:汉代治国方略的改革与创新》

根据材料,围绕“汉代治国方略的改革与创新”这一主题,提炼一个恰当的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22-04-11更新 | 233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盐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中国古代部分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
国家统一土地私有百家争鸣
分裂割据小农经济思想统一
中央集权田庄经济民本思想
君主专制土地兼并仁政思想
外戚干政徭役赋税天人感应
宦官专权重农抑商文化传播
农民起义区域贸易文化交流
民族融合人口迁移文化传承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面任意两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现象,两点现象之间要有相互联系,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列出材料中两点现象,提炼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上者五六百户”,到文景之时,“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汉初思想文化的混乱,黄老思想以“无为”为基调,导致政府处理问题时,不得不依靠法术。同时大量食客游走于诸王之间,思想得不到统一;地主豪强“众其奴婢,多其牛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蓄其积委”致使“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汉初匈奴越来越猖獗,“汉文帝十四年,单于十四万入萧关、杀北地都尉,虏人民畜产甚多”,“军臣单于立四岁,匈奴复绝和亲,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掠甚众而去”。对于这些问题,汉初诸帝也先后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没有一种全新的政治思想做指导,因此缺乏有效的对策。日趋严重的内忧外患急需变无为而治为有为政治。

材料二   此时的儒学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具有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合理部分,因此,受到汉武帝的高度重视。汉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与主导地位,使得专制“大一统”的思想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定型,所谓“内圣外王”,刚柔相济,人治社会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为有了一套完备的仕进制度而得以确立;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为一个社会牢固、安定的势力,并进一步推而广之,最终使之成为整个法制国家的基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司马迁《史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汉武帝首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策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1-12-18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大学城实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代有一时代的学术或思想先秦诸子、两汉儒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都是该时代的代表学术或思想而它们都有明显的特色和风格。至于各种学术思想盛行原因虽有不同但概括来说又可找到两个共同点首先是思想内部的发展即思想自身不断扩充和深化内涵的端果其次是社会辅助因素每一种时代思想的发展必须配合当时的社会因素。

——吕振基《中国史析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的相关知识,以某一时代的学术或思想为例,阐释材料中“两个共同点”的观点。(要求:明确写出所举例子,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1-1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史书记载,海昏侯刘贺,曾经当过西汉皇帝,但仅仅27天后就被废黜,史称汉废帝。而刘贺被废的原因是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不学无术,不遵礼仪。2015年年末,江西南昌发掘了座汉代古墓,被确认为西汉列侯“海昏侯”的墓葬。墓葬的规模远超过公侯一级。海昏侯墓已经出土金饼285枚、马蹄金48枚和麟趾金25枚,五铢钱多达200万枚,重达十吨。同时还有大量的青铜器,特别是巨大的青铜温鼎和青铜蒸馏器。青铜蒸馏器一度被认为是西汉的酿酒器。这个说法如果被证实,将成为我国汉代即可制作蒸馏酒的有力证明。但是,这件出土的蒸馏器也可能用于蒸馏花露水或与炼丹有关,但由于其出土于墓葬酒库中,所以怀疑它与酒的生产有关。在墓葬发掘过程中,刘贺墓主椁室内发现一组屏风,上面绘有孔子生平的文字以及孔子画像,当年很可能就放置在刘贺床榻之前。同时,墓葬中还出土了编钟、琴、瑟、笙等乐器,以及棋盘。特别是出土了万余枚竹简,竹简上有《论语》的内容

——摘编自《国家地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掘对历史研究的作用。并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两项信息加以说明(要求:信息提取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1-08-27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七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殷商迄于春秋列国,当时天子之相,诸侯之卿,名虽为文臣,实际都是武将。《左传》提出:“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古代不少官如侍中、尚书、博士、郎、谒者等,他们的长官都称“仆射”,这是因为“古者重武官,以善射者掌事,故日仆射”。后汉大将史弘肇说:“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拿笔杆子的文官)安足用哉!”汉高祖刘邦以马上得天下而轻儒,谋臣告诉他:“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刘宋史学家范晔说:“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守文之徒,盛于时矣。”唐宋以后,不少武将是风流儒帅。宋太祖曾感叹:“宰相须用读书人。”宋代的枢密使一般由文臣担任,确立了文尊武卑的等级制。

——摘编自李绍平《中国古代官制的因革与发展》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部分历史现象

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
战国变法、君主专制、
割据争霸、郡国并行、
刺史监察、中原陆沉
重农抑商、土地私有、
土地兼并、盐铁官营、
统一货币、重心南移
百家争鸣、思想专制、
罢黜百家、玄学清谈、
焚书坑儒、三教合一

结合材料以及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请在任意三类历史现象中选取相互关联的2-3个现象,据此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关联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摘编自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