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反映了儒家思想2000多年的发展趋势。



请任意选择某个时期的阶段性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论述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
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18-06-09更新 | 6304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新课标III卷)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图中任选三个关键词,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7-05-02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生(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汉高祖)骂之曰:“乃公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董仲舒在“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这三纲可求于天。”“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儒学与君权”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1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

时期功臣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其他
汉高祖1
汉惠帝3
汉文帝4
汉景帝41
汉武帝5313
汉昭帝3
汉宣帝41
汉元帝2
汉成帝113
汉哀帝14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卷》


表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秦汉时期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项制度就“制度创新”观点进行论述。(说明:论述可从制度创新背景、与中央集权关系、对王朝盛衰影响等角度入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2016-11-27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彭州中学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