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其时代潮流是指
A.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建立起本民族政权B.以武力建国,相互之间征战不断
C.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实行汉化政策D.摒弃北方上都,迁都中原洛阳
2 . 北魏时期地方官任期多为六年,隋朝几经改革定为四年,唐宋时期,州县官严格遵守一年一考课,三年一升迁的考核任期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进一步完善B.社会稳定官员晋升较快
C.思想控制不断强化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2021-11-01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扇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造成北魏时期洛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孝文帝改革的推动B.民族交融的发展
C.均田令的推动D.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黄仁宇在谈到北魏政权时说:“这一新兴王朝,……扭转后权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北魏政权提供的“再统一的契机”主要是指
A.扩大了北魏政权的统治区域B.通过改革促进民族大交融
C.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D.加速了国家制度的封建化
2021-09-06更新 | 800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认为北魏改革以公元490年为分期,前一阶段是冯太后主持,后一阶段是孝文帝主持;也有学者反对这种认识,认为北魏改革具有连续性,不能把孝文帝排除在前期改革之外。据此可知
A.北魏改革措施有阶段性区别
B.北魏改革措施具有连续性
C.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历史理解不同
D.史料类型决定史料证史的价值
2021-06-13更新 | 281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1年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合格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一个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境内并存许多政权,也出现了短暂统一的局面。图示中口代表的政权是
A.西汉B.三国C.西晋D.北魏
7 . 北魏孝文帝在设立三长制的诏令中提到:“自昔以来,诸州户口籍贯不实,包藏隐漏,废公罔私。富强者并兼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赋税齐等,无轻重之殊。力役同科,无众寡之别”。这说明三长制推行的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B.促进人口增加
C.缩小贫富差距D.加速汉化进程
2021-03-18更新 | 740次组卷 | 15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美达菲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其中,移风易俗的举措有: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孝文帝的这些举措
A.加强了对北魏政权的有效管理B.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发展
C.加快了北方士族势力快速成长D.直接导致了北魏政权的灭亡
10 . 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南下与汉人杂居发生在
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
2020-11-16更新 | 2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