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丧服》本属于《仪礼》中的一篇,东晋时成为显学,南迁士族依丧服就可以辨识门第品流和血缘亲疏。他们还对朝廷的礼乐、舆服、仪注等所谓“衣冠文物”极为重视。当时的大诗人孙绰曾说“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这一现象源于(     
A.儒学受到佛道挑战B.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门阀士族日益衰落D.东晋维护正统的文化需要
2023-05-28更新 | 1497次组卷 | 16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魏晋以前高门世族是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却是“高门子弟,耻非其伦”。魏晋以前是公卿士大夫靡不“穷经”,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这反映了(       
A.社会阶层流动加强B.公卿好恶左右主流思想
C.儒学地位趋向动摇D.时代变化影响价值取向
2023-05-13更新 | 28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府设有负责养牛的多种官职,形成了完备的管理体系。民间养牛业也有很大发展,如《晋书》记载:“朔允,金城人也。与游氏世为豪族,西州为之语曰:‘翻与游,牛羊不数头。南开朱门,北望青楼。’”这一时期的养牛业(     
A.冲击了传统的经济政策B.有利于农业与畜牧业的结合
C.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晋时期,晋武帝特别开设“寒素科”大举寒门,到了东晋则形成了“寒门掌机要”的局面。通过这些举措(     
A.庶族地主取代了门阀士族B.社会阶层流动大大加快
C.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D.皇权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魏孝文帝太和十四年,南齐派使节北上,恰逢冯太后丧事,齐使欲以朱衣入见,北魏派人四次往返劝阻,皆不肯更衣。后北魏以精通礼学的名士成淹与之辩论,齐使不敌,只得以丧服入见。这一事件反映当时(     
A.南人无视北方习俗B.魏晋玄学由盛转衰
C.地域文化南北分明D.北朝深受儒学熏陶
2023-03-31更新 | 845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2023-03-26更新 | 623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魏国建立之前,曹操已在北方广泛确立屯田制;诸葛亮主政蜀汉期间,提出发展农业、减少:赋税的方针;孙权统治下的吴国在长江两岸地区均设有屯田区。这些做法推动了(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社会秩序的重建
C.区域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的巩固
8 . 《木兰辞》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主人公身上兼具英雄气概与女性特点,诗歌既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特色,又反映了耕织生产、礼乐文明和家国情怀。这说明(     
A.商品经济为市民文化增添色彩B.北方游牧民族女性的英雄气概
C.民族融合为文化发展注入活力D.封建化改革深刻影响北方民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取得重大成就,不仅平原地区的荒田得到进一步的垦辟,而且偏狭的山间土地以及大量的池泽湖荡也被相继耕垦。士家大族大力营建田园,把一直沉睡的荒山野岭改交成农业生产基地。……宋孝武帝大明初年颁布“占山格”,规定官吏依品占有山林川泽,第一品允许占3顷,直至“第九品及百姓一顷”,经过长期的开发,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

——摘编自赵毅《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六朝时期城市大量兴起,其中很多由草市发展而来.这些新兴的城市也给南方的城市经济带来了某些新特征,如在南朝的市场中有了住家的出现和存在,“日中人已合,黄昏故未疏”,黄昏时市场中依旧熙熙攘攘。

——摘自朱和平《试论六朝南方城市大量涌现的原因、表现及城市经济的特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时期南方城市经济发展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曹丕在接受汉帝禅位后,立即实施了迎合中原名门望族的九品中正制;孙权的家族久居江东,在长江南北的世族豪强中颇受拥戴;“织席贩履”出身的刘备也依靠荆、益两州地主的支持而得以称帝。由此可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质上缘于(     
A.自然地理屏障的客观阻碍B.小农经济的分散保守特征
C.豪强地主势力的分区制衡D.各地军阀的治国理念分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