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从拓跋珪建国到政权消亡的近150年间,北魏王朝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理念,积极倡导胡汉通婚。据北朝四史与墓志统计,整个北魏时期,胡汉高层通婚多达412例,其中以鲜卑与汉通婚为最多。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依然盛行B.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C.鲜卑族汉化最彻底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魏晋时期,内迁黄河流域较久的少数民族大多不再以异族自居,如拓跋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羌人认为祖先是有虞氏,匈奴铁弗部也自称系大禹的嫡脉相传。这反映出(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B.社会矛盾趋向于缓和
C.中原文化长期领先D.少数民族溯清了族源
3 . 两汉时期,江南渔猎经济地位显著,如《汉书·地理志》载:“江南地广……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东晋以后渔猎经济地位逐渐下降,种植业的比重日益提高,其丰灾直接决定人民生活。这一变化(     
A.体现了传统小农经济的脆弱性B.源于人口南移加速江南地区开发
C.反映了江南人地矛盾日益尖锐D.表明南朝政权更加注重农业发展
4 . 《后汉书》曾记载:“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这一史料可以用来说明东汉(     
A.北方豪强土地兼并B.东汉官府赋税苛重
C.南方开发程度较低D.江淮地区战事频繁
5 . 南朝梁萧子显所撰《南齐书》用“魏虏”“索头”等称呼北方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而北朝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则记载“魏所受汉传国玺”,将南朝的宋齐梁三朝称为“岛夷”。上述现象体现了(     
A.历史人物存在不同称谓B.史籍体例呈现出多样性
C.正统观念左右历史编纂D.历史认识依靠文献记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       
A.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B.传播儒家礼制文化
C.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D.推动鲜卑民族汉化
7 . 孝文帝迁都洛阳不到四十年,北魏灭亡。《魏书》认为:“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乎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横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这种观点认为迁都(       
A.加剧了北魏统治集团的腐败B.动摇了北魏政权的立国根基
C.不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D.丧失了保持民族特性的条件
8 . 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     
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2023-08-04更新 | 1168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快速发展。据此可知,促成江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优良农作物的不断引进B.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C.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的传入D.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
2023-06-21更新 | 7341次组卷 | 55卷引用:天津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