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长衣和袍服已不大适应社会需要,而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挎褶渐成主流。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强D.对外贸易发达
2023-02-20更新 | 437次组卷 | 4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
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
2022-11-16更新 | 4346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西省晋城一中教育集团南岭爱物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三国时期,金银多被用来铸造成器物、装饰物,或涂抹于佛像上。南北朝时期,谷帛代替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以致在社会上出现“废弃货币”“忘记货币”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滥发纸币通货膨胀B.奢靡腐化之风盛行
C.社会动荡国家分裂D.货币铸造技术落后
2022-09-08更新 | 1288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2022-05-31更新 | 1016次组卷 | 58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三国志》记载,孙权封儿子孙奋为齐王,居武昌;孙休为琅琊王,居虎林(今安徽省),而齐与琅琊均位于曹魏政权境内。孙权该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瓦解分化曹魏政权B.阐明政权的合法性
C.表明统一南北的意志D.制造统一全国的舆论
2022-05-25更新 | 272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曹魏时期,购买物品、计算物价均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此后三百余年,钱币在北方偶尔使用,但流通为时较短。北魏孝文帝时,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这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发展迅速B.商品经济发展不足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C.少数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
2020-11-21更新 | 869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