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B.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2024-01-09更新 | 109次组卷 | 122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官员陈庆之(484—539)最初认为:“魏朝甚胜,尤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他出使北魏目睹洛阳风貌后却感慨道:“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股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这一变化表明(     
A.北魏政权更选频繁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南北文化隔阂增大D.北魏改革成效显著
2023-10-15更新 | 505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北魏晚期,以龙门、巩县石窟为代表的中原风格造像艺术中的飞天形体姿态亦变得多样,他们面貌清瘦,眉目疏朗,褒衣博带,长裙裹足,随着漫天的云气、鲜花轻快地飞翔。新的飞天形象的出现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A.民族之间交融发展B.少数民族普遍汉化
C.深受西域文明影响D.飞天艺术进入全盛
4 . 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建“四夷馆”接待各国归附之人;西魏宇文泰定都长安,建“六官”,仿儒家经籍书写公牍;北齐官修前朝历史《魏书》。这反映了北朝(     
A.华夏民族文化认同的增强B.充分利用中原古都的地理优势
C.民族交融消除了文化隔阂D.少数民族政权完成封建化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魏在沿边诸地设置州郡,并设置“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护羌、戎、夷、蛮、越校尉”管理边疆少数民族事务。这些措施(     
A.延续了历朝的民族政策B.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C.适应了政治改革的形势D.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南方汉人认为北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到北魏后期却不得不承认“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材料旨在强调(     
A.鲜卑族被汉族同化B.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北方战乱社会动荡
2022-08-18更新 | 1089次组卷 | 3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北魏时期,孝文帝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分明姓族、改易汉俗等。北魏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符合时代发展潮流B.改革的措施得当有力
C.加速了封建化进程D.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马克思说:“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下列事件,最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A.曹丕定都洛阳B.司马炎代魏称帝C.前秦统一北方D.北魏孝文帝改革
9 . 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到“三国鼎立”“南北朝并存”“人口南迁”“孝文帝改革”等资料,这些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2019-12-03更新 | 835次组卷 | 23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