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
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
2024-09-1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初高衔接知识检测历史试题
2 . 孝文帝在准备迁都时曾与大臣议事。燕州刺史以“黄帝都涿鹿”、“古昔圣王不必悉居中原”为由反对。而孝文帝则针锋相对地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这一对话反映出(     
A.士族赞同迁都洛阳B.北朝存在分裂隐患
C.北魏政权的华夏认同D.南北方民族矛盾尖锐
2024-06-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魏书·崔浩传》载:“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清河崔氏无远近,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皆浩之姻亲,尽夷其族。”后来,孝文帝下诏:“长弟咸阳王禧可娉故颍川太守陇西李辅女,次弟河南王干可娉故中散代郡穆明乐女……”。这一调整说明,孝文帝改革(     
A.打击了中原的世家大族B.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C.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D.一定程度缓和了阶级矛盾
2024-01-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南北朝时,萧梁与北魏相继开展了祭祀用牲制度改革。梁武帝两次改革“牛牲”,先是要求祭祀用“大脯”取代整牛,随后又用“大饼”取代“大脯”;北魏孝文帝也规定“非郊天地、宗庙、社稷之祀,皆无用牲(整牛)。”这些改革反映出当时(     
A.宗教信仰发生显著改变B.战乱导致牛的数量骤减
C.南北制度改革相互影响D.农业生产被统治者重视
2023-12-2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拓跋珪建国到政权消亡的近150年间,北魏王朝始终坚持门当户对的通婚理念,积极倡导胡汉通婚。据北朝四史与墓志统计,整个北魏时期,胡汉高层通婚多达412例,其中以鲜卑与汉通婚为最多。这表明,当时(     
A.门第观念依然盛行B.民族隔阂已经消除
C.鲜卑族汉化最彻底D.婚姻观念平等开放
2023-11-08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迁都洛阳后,北魏孝文帝尊孔子,为群臣“班赐冠服”,并“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依汉律制定礼乐刑罚;学汉语,令文武百官说汉语、穿汉服;改姓氏,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其中皇族拓跋氏改姓元氏。孝文帝这些举措(     
A.延续了礼乐制度的主体价值B.得益于国家大一统局面重建
C.有利于民族交融的深入推进D.确立了汉族官僚的统治地位
7 . 司马金龙(其父因南朝动乱后归附北魏)墓中出土的一组木制漆屏风,分辨残存图像发现其所绘人物衣着打扮,皆为中原人士形象,或其绘图底本来自南朝,而木框边缘所绘的环状缠枝忍冬纹,是典型的北魏纹饰。该漆木屏风(     
A.寄托司马家族对南朝的怀念B.折射出南朝文化占主导地位
C.体现南北朝文化的交流融合D.南北朝的社会差异渐趋消失
2023-10-25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以汉制汉、以夷制夷”之策略进行统治。“以汉制汉”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 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侨置州郡县”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侨置州郡县”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胡化”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

—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
9 . 公元491年,孝文帝决定重修庙号。他指出:率领拓跋鲜卑迈入中原的道武帝拓跋珪才是北魏政权真正意义上的创立者,其成就远非草原时代的首领拓跋耶律所能及,故以太祖作为拓跋珪的庙号。孝文帝此举旨在(     
A.削弱传统政治势力B.促成胡汉民族和解
C.推行中原文化制度D.确立儒家正统观念
10 . 北方民族穿胡服便于骑马射箭,又利于保暖。北魏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这体现了(     
A.北魏统治基础脆弱B.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C.少数民族实现汉化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