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时,内迁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和鲜卑卷入西晋内战,并且逐渐主导了局势。到南北朝时,北方十六国除前凉、北燕、西凉外、都由少数民族建立。据此推知(     
A.少数民族完全掌控了中原局势B.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C.各民族间的民族隔阂逐渐消失D.中原人民南迁导致北方社会动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匈奴人刘渊为冒顿单于之后,因西汉曾经以公主和亲冒顿,故冒姓刘氏,称汉王,建立汉国(304—329年)。刘渊称汉王后下令说:“昔我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孤今猥为群公所推,绍修三祖之业。”这表明(     
A.汉代民族交流交融加速B.民族政权华夏认同增强
C.匈奴政权统治基础薄弱D.汉匈政治联系日益密切
2024-05-07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建立后赵的羯族人石勒,文化程度较低,在军中专设“君子营”以处士大夫,即位后沿用九品中正制选宫,并明令不得侮辱“衣冠华族”。建立前秦的氏族人符坚在位时,恢复“魏晋士籍”,承认士族的免役特权。这些措施(     
A.加速了羯族氐族的封建化B.奠定了国家统一的政治基础
C.促进了北方正常秩序恢复D.有利于缓和与汉族间的矛盾
4 . 下表为北魏时期的部分墓志(节选)。这体现出(     

墓主

墓志(节选)

乞伏保达

其先盖夏禹之苗裔

尔朱绍

其先出自周王虢叔之后,因为郭氏,封居秀容,酋望之胤,遂为尔朱
A.民族矛盾尖锐B.孝文帝改革效果显著
C.华夏认同增强D.北魏实现了北方统一
2024-02-23更新 | 8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春季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晋时期,北方出现的15个割据政权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他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表明(     
A.民族差异逐渐缩小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C.边疆地区得到开发D.华夏认同观念正式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西域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朝贡贸易的情况,据此可知(       
接受朝贡的政权朝贡时间
前凉东晋咸和三年、东晋咸康二年、惠怀末(张重华时)
前秦东晋太元元年、前秦建元十七年或建元十八年、前秦建元十七年
后凉后凉太安二年、吕光麟嘉五年
西凉李暠建初二年
北凉玄始十年
刘宋元嘉五年
北魏太延元年、太延二年、太延三年、太延四年、太延五年
A.朝贡对象局限于北方各政权B.中原政权对西域进行有效管理
C.政权实力影响西域朝贡热情D.大一统的国家理念已不复存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南朝梁武帝时,有大臣出使北魏前认为“魏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归来后感叹“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承认南朝自愧不如。这可以用来说明(     
A.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B.北方完成全国统一的原因
C.华夏认同观念开始产生D.古代政治重心始终在北方
2023-05-19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邺城曾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朝都城,遗址主体位于今河北邯郸境内。文学家颜之推(531年~约597年)对邺城民风曾叙述道:“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衡,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夫诉屈。”这种现象的出现(     
A.与当时民族交往影响有关B.表明男女地位实现了平等
C.推动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D.反映邺城社会矛盾较尖锐
2022-10-09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十六国时期“中原残荒,坞壁盈世”。坞壁(也称坞堡)以一种特殊的土地占有形态,兼具政治.军事和地方社会基层组织职能,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色彩。坞壁主通过宗族实现对乡党和流民的控制。统治者因从坞壁攫取大量资源而优抚坞壁主,承认其合法身份及坞壁作为社会基层机构的地位。据此可知,坞壁的发展(     
A.导致人身依附关系普遍化B.强化了国家的基层治理能力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蔓延D.减少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表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河西走廊(     
资料出处
十六国时期,南凉开国君主秃发乌孤在河西“务农桑,修邻好”。《晋书》
前凉沙州刺史杨宣在敦煌郡“引甘泉修阴开渠”“堰水溉田,人籁其利”。《汉唐西域与敦煌郡大事记简辑》
前秦王苻坚在“建元之末,徏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中州之人有田畴不辟者亦徏七千余户”。《晋书》
A.农业讲究精耕细作B.与内地经济交往不断
C.农耕经济得到发展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