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     
A.强化祖源认同B.推动民族交融C.社会阶层流动D.抑制鲜卑贵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从东汉末起,我国气候有了逐渐变冷的趋势。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气温降低更加明显,西北地区草原面积大幅度减少。史料记载,曹操在铜雀台(今河北)种植的橘子只开花不结果。这一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     
A.人口内迁与南迁B.政权更迭频繁C.生态环境的恶化D.民族交流交融
2024-03-01更新 | 581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考古资料显示,仅在广东的魏晋南北朝墓葬与窖藏中,发现的波斯银币就有三批、三十余枚。《南史·吴平侯景传》称“广州边海,旧饶,外国舶……岁十余至”。《南齐书·东南夷传》也称广州“商舶远届,委输南州,故交广富实”。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海外贸易占据主导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024-02-22更新 | 138次组卷 | 5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科零班、奥赛)试题
5 .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南渡的人口九十万,约占北方人口总数的八分之一。同时东晋、南朝所辖境内、其政府编户齐民中,六分之一为北来侨民。这一现象(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生产B.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加大了南北矛盾和经济差距
2024-02-20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书》为记载南朝第一个王朝刘宋历史的史书,其中记载:“至于元嘉末……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南北分裂结束,国家再度统一B.民族交融加强,边疆有效开发
C.经济布局变动,经济重心南移D.北方局势动荡,北民大量南迁
7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南北朝本是一个病的时代。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中认为,南朝代表三国两晋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状态。这反映了(     
A.江南地区经济开发B.南方整体实力占优
C.经济重心开始南移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2024-02-06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豫章记》云:“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此外,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此时江西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重农抑商政策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北民南迁
2024-02-0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萧齐时期,国家除通过正常征收租调的方式从淮南农户那里征收纺织品以外,还以“和市”的方式向豫州(今安徽寿县)、南兖州(今江苏扬州市)、司州 (今河南信阳市)农民收购丝、绵、纹、绢、布等纺织品。这说明当时(     
A.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B.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家庭手工业恢复发展D.南方比北方更为强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这表明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     
A.北方人口南迁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C.自然条件优越D.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