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近年来,历史漫画逐渐盛行。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读史更轻松;以历史的题材绘制漫画,让漫画更深刻。下面漫画中晋惠帝在位时出现了什么局面?(     
A.国人暴动B.七国之乱C.黄巾起义D.八王之乱
2 .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材料一   东晋南朝曾经数次北伐,但都未能成功。东晋桓温北伐关中,进至灞上。《晋书·桓温传》记其事有云:“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苻)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余口而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对于北伐,王羲之曾言“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伐魏,“以兵力不足,悉发青、冀、徐、豫、二兖六州三五民丁”,“又募中外有马步众艺武力之士应科者,皆加厚赏。”而“江南白丁轻进易退,卒以败师”。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

材料二

北魏疆域图

材料三   北海寻伏诛,其庆之还奔萧衍,衍用其为司州刺史,钦重北人,特异於常。朱异怪复问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如登泰山者卑培塿,涉江海者小湘沅。北人安可不重?”庆之因此羽仪服式悉如魏法。

——摘自《洛阳伽蓝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北伐失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得与失。
3 . 对于晋以前的人们而言,长江的地位实不能与黄河等量齐观。如《风俗通义》云:“江者,贡也,所出珍物可贡献也。河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至东晋,郭璞作《江赋》则言,长江“总百川之殊势,集朝宗乎沧浪”、“播灵润於千里,越岱宗(泰山尊称)之触石”。这一变化反映出东晋时期(     
A.北方战乱学术凋敝B.士人重构王朝正统
C.民族融合不断加强D.正统思想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57年.司马昭在向蜀汉发动军事进攻之前,把绘制地图的任务交给了裴秀。后来他经过留心观察和总结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制如图理论“制如图体”。据此可知(     
A.魏晋时期科技成果领先B.科技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C.国家需求推动科技发展D.制如图学最终服务于战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图2分别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形势示意图。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国家统一的趋势日益加强B.民族交融逐渐由高潮走向低迷
C.门阀士族退出了政治舞台D.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趋于分离
2024-03-0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研究发现,气温每变化1℃,我国的农作物产量就变化10%左右;年平均气温下降2.1℃,生物的分布区域就要南移2~4个纬度。下图所示反映了我国近三千年来的气温变化情况。以下可用此图解释成因的现象为(     

注:图中横线(23℃)代表2006年我国海面温度
A.周平王将国都东迁洛邑B.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
C.元朝蒙古人大规模西征D.明朝初年政治中心北迁
7 . 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2023-03-26更新 | 614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三国鼎立形势图》,对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辖区①所示政权后来建立前秦实现全国统一
B.辖区②所示政权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
C.辖区③所示政权的灭亡标志着三国鼎立结束
D.辖区④所示政权定都建康属于六朝政权之一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祖逖在西晋末年亲自率领乡党数百家避居江南,于313年请求皇帝交给他北伐的任务。政府只给他很少的给养,不给兵员和器杖,祖就率领与他一道南移的人,从京口渡江,进屯准阴,铸造兵器,并招募了两千余人。317年,祖逖的北伐军进攻到河南、安徽一带320年,又在汴水击溃了石勒的军队,北进到黄河沿岸。当祖逖准备进取河北时,晋元帝派遣戴若思来指挥北伐军并监视祖逖,祖逖因此忧愤而死。不久,曾为祖逖所收复的河南的大部分失士,又为石勒所攻陷。

材料二   桓温是随晋宣南渡的豪族,他在平蜀之后,曾领导过三次北伐。公元354年,桓温率军四万从江陵一直进军到蓝田,重兵围困长安,进军途中受到关中汉族百姓的欢迎。前秦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致使晋军给养不济,被迫于当年九月退兵。356年,桓温一度收复了洛阳,并上书皇帝,力请迁回故都(西晋时的首都),遭到皇帝漠视。不久,河南的大部分壁土又为鲜卑族的慕容氏所占。公元369年,桓温率领五万大军与鲜卑族慕容氏的大军激战于中原,获胜后北波黄河,迫近前燕的都城,但又因为粮送不济而败退,收复的失土重新沦陷。此后,桓温再也没有北伐。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玻等编《东晋祖逖桓温北伐图说明》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祖逖、桓温北伐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祖逖北伐和桓温北伐失败的共同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