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72年,考古学家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境内的古墓中相继发现了600多幅精美的魏晋壁画。下图《耙地图》位于古墓前室西壁。画面中一男子披发,蹲于耙上,双手牵着缰绳,驾一牛在耙地,周围绘有三棵粗壮的树。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中外交融不断加强B.河西地区农耕化的发展
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D.牛耕技术在各地的普及
2024-02-26更新 | 201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前秦宰相王猛曾对苻坚留有遗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王猛去世后,苻坚对群臣说:“今奉命于天,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为(唯)东南一隅未宾王化。”据此可知,该时期(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B.民族交融促成华夏认同
C.正统观念影响政治走向D.南北民族矛盾逐步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晋书·武帝纪》记载,咸宁三年(277)至太熙元年(290),西北地区众多少数民族首领向晋归降、献贡,晋皆封官加爵。图1和图2为近代出土的“晋归义羌王”金印及其印文,该金印为晋代中央政府授予羌族首领的官印。这表明(     
A.考古发现拓宽人们认知视野B.魏晋时期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C.出土文物和文字史料相印证D.华夏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服饰一直崇尚宽衫大袖,给人一种洒脱、自然、飘逸、含蓄以及内敛的美感。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如下图“采桑图”中人物的袖口处可见明显褶皱。劳动人民改良后的服饰(     
A.囿于纺织技术发展滞缓的困境B.彰显潇洒不羁的魏晋文人风骨
C.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D.集中呈现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2021年4月,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其出土的陶俑形象具有少数民族特征(见如图),出土的碓房、水井、陶仓等又是华夏农耕文明的体现。这表明,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状态是(     

A.战争B.隔离C.分裂D.交融
2022-07-07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是初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的巩义石窟寺雕刻《帝后礼佛图》。该作品(     
A.体现了中原习俗的影响B.史料价值甚于艺术价值
C.反映了民族矛盾的缓和D.说明正统思想发生变化
7 . 阅读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对此图解读,明显错误的是(    )

A.孝文帝正在扩展北周的疆域
B.分裂局面中孕含统一的因素
C.长安城的政治地位日益彰显
D.南北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
8 . 示意图有助于呈现历史发展的概貌。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示意图,据图可以看出该时期
A.社会高度繁荣B.民族交融加深C.江南经济开发D.政权更迭频繁
2022-01-10更新 | 510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广东实验中学附属江门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甘肃高介县博物馆里面陈列着魏晋壁画《角抵图》(下图所示):又称为“角抵戏”。角抵戏是汉代时盛行的种包含多种艺术形式的娱乐性较强的综合艺术,东汉时将其列人百戏。从图中人物的装束和发饰等相貌特征来看,其皆属魏晋时期寓居河西的粟特人。这可用来说明魏晋时期:
A.河西走廊文化的繁荣B.民族交融的发展状况
C.体育娱乐活动成为时尚D.北方少数民族崇尚武力
10 . 汉代画像石《讲经图》,教师与学生席地而坐。《北齐校书图》,一名北齐时期的文人坐在胡床上聚精会神地读书。从汉到北齐的变化,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主题是(     
A.经济开发B.国家统一C.儒学复兴D.民族交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