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如图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地理分布图(局部),该图的状况可用来说明(     

A.中原地区经济领先地位丧失B.南方地区绘画水平超过北方
C.政局影响地区绘画发展走向D.西北绘画深受中原地区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华梅《中国服装史》提到,魏晋南北朝北方服饰裤褶裲裆(如下图),南方服饰长瘦飘逸。假如没有魏晋南北朝的多样性,单从“独尊儒术”的汉代传承下来,是难以出现大唐服饰的雍容而开放的。这反映了(     

A.汉唐服饰审美的一脉相承B.唐朝服饰风格的雍容而开放
C.民族交融渗透于社会生活D.经济繁荣促成了服饰多样性
2024-05-15更新 | 15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大数据学考大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前秦宰相王猛曾对苻坚留有遗言:“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王猛去世后,苻坚对群臣说:“今奉命于天,吾统承大业垂二十载,芟夷逋秽,四方略定,为(唯)东南一隅未宾王化。”据此可知,该时期(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B.民族交融促成华夏认同
C.正统观念影响政治走向D.南北民族矛盾逐步缓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魏晋服饰一直崇尚宽衫大袖,给人一种洒脱、自然、飘逸、含蓄以及内敛的美感。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如下图“采桑图”中人物的袖口处可见明显褶皱。劳动人民改良后的服饰(     
A.囿于纺织技术发展滞缓的困境B.彰显潇洒不羁的魏晋文人风骨
C.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D.集中呈现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弥补兵源地士兵的不足,统治者往往会征用少数民族民众当兵,到了魏晋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另外,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的首领随着自身的发展而内迁的事也是常有的,其目的是侵夺牧场和掠夺人口。自然灾害也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晋武帝时,塞外匈奴居住地发洪水,两万多匈奴人在河西宜阳城一带落户。“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大量的出土文物也表明各族民众相互尊重、相互学习,亲如一家。这个时期中原的服饰受胡服的影响大,头上戴冠的旧习渐改为使用头巾,文人用以表示风流,军事将领则以为儒雅。周瑜“羽扇纶巾”流传千载,即为当时风习,南京西善桥出土的砖刻《竹林七贤图》就是明证。

——摘编自张德文、陈雪良《碰撞中的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帝后礼佛图》是洛阳龙门石宜宾阳中洞的浮雕、表现了鲜卑皇室和贵族礼佛的盛大场面、其中人物全都穿着宽松网逸的汉族服饰,长袖垂地、鞋履笏头高耸。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佛道思想的盛行B.文化的交融C.社会矛盾的级和D.政权的分立
2022-07-11更新 | 507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在1972-1979年发掘出了大量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画中桑园、采桑、护桑、丝束、绢帛等图画应有尽有,而且还有桑蚕丝织工具图。画中有采桑女树下采桑,有童子在桑园门外扬杆驱鸟护桑,采桑的妇女既有长衣曳地的贵妇,又有短衣赤足的婢女。据此可知,当时河西地区
A.农耕经济居主导地位B.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业
C.农耕经济有一定发展D.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2022-02-15更新 | 303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