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八年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令鲜卑人按样缝制,并亲自督促,制止违令的情况发生。次年六月,禁止百官尤其是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一从正音”。这些措施
A.违背了社会发展趋势B.削弱了统治基础
C.打击了门阀士族D.促进了民族交融
2 . 北魏重臣李冲主张实行“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冯太后称赞:“立三长,则课有常准,赋有恒分,包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孝文帝立即“遣使者行其事”。据此可知,“三长制”有利于
A.基层体系的完备B.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C.国家赋役的征收D.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诏令将皇族拓跋氏改姓为元。史载: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由此看来,孝文帝改拓跋氏为元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盛行阴阳五行思想B.受华夏认同观念影响
C.北魏政权重视农业发展D.洛阳城经济文化繁荣
4 .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的一个分裂时期,下图是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对此图解读
A.南方在对峙中处于优势B.此时期国家不断走向分裂
C.分裂阻断了南北方交流D.客观上利于南方经济发展
2022-01-08更新 | 29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三中学等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某项措施,该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
拓跋贺兰
丘穆陵独孤
步六孤贺楼

A.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实现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C.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D.使北魏立足中原经济文化中心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材料一 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7 . 明堂

材料一 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载,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亚”形布局。

材料二 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亚”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亚”形。

材料三 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2021-09-06更新 | 5109次组卷 | 28卷引用: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49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其根本目的是
A.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B.顺应民族交融潮流
C.打击鲜卑族保守势力D.缓和阶级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钱穆先生认为:“(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隋唐复兴,大体即建基于均田、府兵的两个柱石上”。钱穆意在说明
A.隋唐繁荣得益于南北民族交融
B.制度创新和继承促进隋唐繁荣
C.北朝的制度创新明显优于南朝
D.南朝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但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中却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这反映出魏晋时期
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B.汉族文化对游牧民族的影响
C.人民生活普遍安定富足D.各民族经济文化进一步交融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