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坞堡外有坚固的围墙和高大的碉楼,内有强大的私人武装和家兵,他们平时在土地上大规模耕作,农闲时则练兵习武、制造器具,战时防守作战。这些人脱离国家的户籍,成为地主豪强的私家人口。这一状况()
A.有利于政府加强基层户籍管理B.推动了国家军事力量的壮大
C.妨碍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促进了集体劳作形式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三国魏明帝曾向屠肆(屠宰场)征收“牛肉小赋”,以增国库。北魏时肉类买卖兴盛,以致有的官员“前劳赐,有余肉百斤,卖之”(赏赐所得的肉自己吃不完就拿出去卖),肉食买卖是司空见惯之事。造成当时北方肉类市场繁盛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移促进区域的开发B.北方形成农牧并重局面
C.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传入D.汉族饮食习惯发生巨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云冈石窟前期大佛雕有大耳、大目,具有典型北魏鲜卑族人的特点:公元494年以后佛像造像追求精细,面型大多消瘦,服饰也趋向宽衣博带,显现出南朝士人“秀骨清像”的独特形象。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反映鲜卑族加速封建化B.三教合一逐渐完成
C.石窟佛像属于影像史料D.体现中西文化融合
2022-07-07更新 | 59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古代中国形成了在郊外祭祀天地的传统。北魏初年,国家祭礼采用了具有北土旧俗的“西郊祭天”;迁都洛阳后,国家祭礼体系中又增加了具有中原华夏礼制的“南郊祭天”。这一变化(     
A.强化了政权的合法性B.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
C.凸显了祭祀的复杂性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性
2022-07-0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行“胡服骑射”。魏晋时期,北魏孝文帝却禁用胡服,改穿汉服,两次服饰改革的共同意图是(        
A.缓和民族间的矛盾B.打破华夷之辩C.发挥服饰的实用性D.巩固政权统治
6 . 中国古代王朝的覆灭基本上者是这三种形式,一是体制崩溃,权臣夺权;二是寿终正寝,民乱四起:三是时运不济,外敌入侵,属于第三种灭亡形式的是
A.西周,西晋B.东汉,东晋C.西汉、北宋D.西晋、唐朝
7 . 从永嘉南渡后东晋存国100多年,大都由王、谢等几家南渡世家大族轮流掌政,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历史学家称这“门阀政治”或“士族专权”。这一特色政治局面的出现主要因为
A.南方经济的发展B.中央集权的松弛C.皇权的微弱D.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8 . 刘宗绪说:“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十六国纷争,南方政权更替和北方民族混战,无一不说明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然而,就历史的大势来看,分裂的表象之下,涌动的仍然是国家统一的主潮。”因此这个时期北方黄河流域地区曾出现多次的局部短暂统一局面。这是多少次?
A.三次B.四次C.五次D.六次
2022-06-16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9 .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日:“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B.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D.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2022-06-14更新 | 620次组卷 | 9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前赵政权,追尊蜀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夏政权,“自以匈奴夏后氏之苗裔也,国称大夏”;鲜卑人拓跋什翼健建立代国,自认为是神农氏的后裔。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B.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C.战乱频繁导致国家分裂D.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2022-05-31更新 | 1017次组卷 | 5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