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1 道试题
1 . 《宋书》载:“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与此同时,南方同姓之间甚至出现了“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的现象。《日知录》也提到,东晋以后“北人重同姓,多通谱系,南人则有比邻而各自为族者”。南北方这一差异主要是基于(     
A.门阀制度的影响B.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C.主流思想的异变D.民族关系的复杂程度
2024-04-08更新 | 472次组卷 | 6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     

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B.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
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魏文帝时,设置“散骑常侍”一职,以备皇帝顾问。并下诏“今便以参散骑之选,方使少在吾门下知指归,便大用之矣。天下之士,欲使皆先历散骑,然后出据州郡,是吾本意也。”又据史籍记载,“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这些措施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B.强化君主权威
C.加强地方控制D.提升军队实力
2024-03-30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据《魏书》记载,398年北魏立国时,太祖拓跋珪令:“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此后对黄帝的祭祀行为越来越常见。最终在496年春,北魏朝廷以诏令的形式,法定黄帝为内迁北族的祖源。这一现象(     
A.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为北魏迁都长安奠定基础
C.反映内迁造成民族隔阂消解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2024-03-29更新 | 196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把鲜卑穆、楼、于等八姓与汉族崔、李、王等著姓划为同等,并将士族划定为膏粱、华腴、甲姓、乙姓、丙姓、丁姓诸等级,规定士族不得担任低级官职。这些举措意在(     
A.缓和士族与庶族之间矛盾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
C.促进鲜卑贵族内部的团结D.巩固王朝政治统治
2024-03-27更新 | 359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东汉末年曹操开始以户为单位征收实物税,名为户调。西晋时期颁布法律规定,以官品之高低荫庇亲属和佃客,一、二品的官可以荫庇佃客五十户,受荫庇的佃户可以免役调。这一现象
A.体现了仁政民本的思想B.反映了宗法血缘的关系
C.增强了世家大族的实力D.削弱了人身关系的依附
7 . 自东晋以后,士族子弟以出身做尚书郎为耻辱,高门不屑就任,即便就任也不用心办事。南梁时期谢朏任司徒、尚书令,“素惮烦……职事多不览”。这些现象反映出(     
A.尚书台的权势地位下降B.门阀士族统治暗含危机
C.偏安朝廷丧失统治基础D.寒门士人受到君主重用
2024-03-2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4届高三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汉朝官员俸禄是钱币(东汉是半钱半谷),而东晋南朝,禄田和力役(国家将其控制的劳动力分配给官员个人役使)变成官员俸禄的大宗。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门阀政治衰落B.官僚政治发展C.国家机器萎靡D.商品经济萎缩
2024-03-22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9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子贵母死”与“立子杀弟”之先河,明元帝时使二者固化为政治惯例。北魏献文帝时不再发生大规模的、程序化的杀戮,“立子杀弟”现象就此终结。据此可知,北魏时期(     
A.外戚干政现象已消失B.国家治理日益完善
C.政治制度趋于封建化D.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2024-03-21更新 | 305次组卷 | 5卷引用:押广东卷第3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交融-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3世纪,鲜卑开启了姓氏和婚制改革,将族众分为十个族氏,规定十氏百世不通婚。此后,鲜卑十氏与外姓族广泛通婚。这一改革(     
A.推动了鲜卑步入早期国家阶段B.保证了氏族贵族的政治优势
C.旨在打乱原有的民族部落布局D.构建了长幼有序的伦理秩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