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016-11-27更新 | 3150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6届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上期末文综历史试卷
2 . 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认为:“第一帝国”(秦汉)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而“第二帝国”(隋唐宋)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第二帝国”与“第一帝国”相比主要的区别是
A.官僚政治的形成与否
B.选官制度的形成与否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否
D.政治结构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4 . 北魏均田制规定:贵族和官僚可以通过奴婢和耕牛另外获得土地,奴婢授田额与良民同,耕牛1头授田30亩,限4头牛。其主要影响是(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B.使劳力与田业相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
C.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上以加强控制
D.保留了贵族官僚在土地数量上的优势
5 .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起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作用的措施有
①整顿史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学习汉族文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④
6 . 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
A.贫苦农民B.鲜卑贵族C.汉族地主D.封建国家
8 .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利于重建北方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均田制和三长制B.宗主督护和编户齐民
C.三长制和宗主督护D.均田制和宗主督护
9 .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夕,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
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
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
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北魏骑马武士图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

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1)从图一和图二服饰变化中,你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信息是什么?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商鞅为实现民“殷富”所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