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6 道试题
22-23高三下·河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中的资料可用于说明,东晋初年(    
及帝(晋元帝司马睿)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王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王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A.贵族世袭特权B.士族逐渐崛起
C.门阀势力显赫D.统治根基不稳
2 . 东晋政府起初登记北方“侨人”户籍为“白籍”,以区别于南方土著居民的“黄籍”,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他们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取消优待。东晋“侨人”政策变化(     
A.满足了东晋王朝的兵源需要B.解决了东晋王朝的社会矛盾
C.加速了南北人民的交往融合D.推动了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3 . 下图是一件玻璃水注,玻璃由埃及人最早制造,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该文物出土于辽宁地区的十六国墓葬,这有助于我们了解(     

   

A.大一统对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B.西欧与中国北方商贸路线情况
C.民族交融对生活习俗的深远影响D.少数民族政权如何推动丝路交流
4 . 十六国时期,汉赵政权的开创者刘渊(匈奴人)及其子经常与幽冀一带的名儒硕学交往。刘曜即位后,分别建立太学、小学、并设置国子祭酒、崇文祭酒以管理学校,简选匈奴贵族子弟入学,并“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这反映出当时(     
A.原有的民族布局逐渐被打破B.汉赵政权照搬汉族典章制度
C.民族之间的隔阂已基本消亡D.少数民族对儒学的认同增强
2023-07-19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共246万户,人口1616万,以户数分布而言,淮河以南长江流域的梁、益、荆、扬四州占37%。而《宋书·州郡志》所载刘宋大明八年(464年)的户口数为90.1769万户,人口5174074。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门阀士族势力扩大B.中央集权的加强
C.政局动荡战乱频繁D.户籍制度的调整
6 .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唯一的大一统王朝。下表是关于西晋统一的两种观点:
学者观点
   西晋统一是秦汉统一政府的一段回光返照。
阎步克西晋政局其实处于一个微妙的关口,它可能维持优容士族的现状,也可能逐渐回归集权官僚政治的常态。
这两位学者的观点意在强调西晋统一(     
A.延续了士族的特权地位B.蕴藏着空前的政治危机
C.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态势D.压缩了民族生存的空间
2023-07-14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魏早期的都城平城在初建时模仿了长安的里制,但是将“里”称为“坊”,“坊”有“方”的意思,也有“防”的意思,一方面表达其形状,一方面显示其有安全的考虑。这反映出(     
A.军事是平城的主要功能B.北魏的发展赶上南方
C.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创新D.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魏迁都后仍保留了饮用酪酒(以马乳制成)的饮食习惯,在洛阳周边畜养了数量庞大的牝马,就近生产马乳,每天消耗大量谷物。朝廷曾因旱灾禁畜牝马,但不久后,复“通牝马之禁”。这反映了(       )
A.北魏贵族盛行享乐之风B.文化惯性影响政府决策
C.保守势力固守族群文化D.社会改革推动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羌族逐渐向中原内迁,从原来的“逐水草而居”逐渐变为定居,饮食习俗由原来的以奶、酪和牛、羊肉为主变为与内地民族的饮食基本无异,风俗习惯上由火葬改为土葬,逐渐摒弃固有的原始宗教,开始崇信佛教。由此可见,羌族的内迁(     
A.解决了本民族的人地矛盾B.促进了文化的优胜劣汰
C.对羌族的影响广泛而深刻D.改变了中原的文化形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设立云南郡,派官员进行管理,他们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农耕技术。蜀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任用当地土著治理地方。这些措施(     
A.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南迁B.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C.开创了中央管理云南的先河D.稳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