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塑造华夏正统过程中,北魏政治文化具有特殊性,其礼仪仍保留有拓跋鲜卑旧俗,但北魏吸纳华夏礼仪、开创新局的态势不容小觑。虽偏安江南,东晋南朝在礼仪制度上居于优势地位,仍以华夏文化正统自居。道武帝开国以后,北魏统治者华夏认同观念潜滋暗长。延至孝文帝,自觉塑造华夏正统的意识更为突出。中书监高闾认为判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地据中夏”,具有鲜明的政治地理的概念。同样在文化标准上,北魏虽然有限度地承认南朝作为华夏政权的合法性,但以“中夏”自居,视南齐为“南夏”。由此可见,北魏正统观念存在地域与文化两种不同的判别标准,但无论具体标准为何,均凸显出孝文帝积极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强烈意识。

——摘编自赵永磊《争膺天命:北魏华夏天神祭祀考论》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塑造北魏为华夏正统王朝”的有利因素。
(2)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治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政权塑造华夏正统产生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三国时期,扬州由东汉时的3个郡分为8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40个增至近80个;赣江流域原东汉豫章郡则被分为7个郡级行政区,属县由21个增至58个。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拓展B.江南市镇经济兴起
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划D.经济重心南移加速
3 . 早期云冈石窟中的佛像从原先的高鼻深目,衣着厚重、身躯魁梧到云冈稍晚一些的石窟是孝文帝时期开凿的。其中佛像穿上了宽博的服装,面形消瘦,从早期的雄劲风格发展为体现南朝士大夫审美时尚的"秀骨清像"。这反映出当时
A.雕刻艺术题材多样B.北方分裂割据混战不止
C.江南经济得到开发D.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2022-03-25更新 | 2286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昆仑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晋早期,北方南渡的侨居人口,被称为“白籍”,无需承担赋役。东晋后期,白籍人口不断地被所居郡县编入需要承担赋役的户籍之中,被称为“土断”。这一变化
A.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B.减缓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C.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D.动摇了门阀士族的地位
5 . 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遗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这项措施
A.打击了地主势力B.平均分配了土地
C.消除了民族隔阂D.保证了赋役需要
6 . 首先是魏晋时期文人向往清静无为、回归自然;另一方面是汉末形成的“处士横议”之风,在魏晋之际演变为清议,并内化为文士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魏晋士人言行的主要因素是
A.儒家思想的重陶B.佛教思想的传入
C.社会动荡的刺激D.统治者的提倡
2021-06-19更新 | 1760次组卷 | 2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太宗对流落“外蕃”的人口,采取回归者免除徭役与赋税3~5年的措施。此举吸引了大批人口回到“内地”,仅贞观三年(629年)自塞外归来者就有120多万人。这一举措
A.强化了中央集权B.助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
C.导致均田制瓦解D.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晋前后的户籍的变化具有以下特征:
西晋以前东晋之后
书写材料简牍
户籍内容人口数字等简单的信息先祖仕宦履历、起家官、联姻状况、嫡庶身份等
户籍保管地方二级制中央到地方的多级制
这些变化
A.杜绝了户籍的诈伪现象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保证了国家的税收来源D.限制了士族门阀势力膨胀
10 .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象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官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习天文学书籍被严厉禁止。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研究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助于发展农业生产
C.观测天象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D.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2019-12-27更新 | 316次组卷 | 49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