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晋书》记载鲜卑族曾居“洛阳四市”“改务农业”;同一时期位于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铁制农具、车具、锅形生活用具;十六国时期的北燕冯素弗墓出土了文房四宝;孝文帝在位期间“迁都洛阳”“讲汉语、穿汉服”。这反映当时(     
A.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B.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认同
C.农耕文化已取得主导地位D.吸取了汉族先进生产方式
2 . 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后宣武、孝明、东海王、节闵、安定王诸世只3次出猎的记载。8帝73年平均24.3年才出猎一次。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发生剧变B.破坏了固有文化传统
C.尚勇猎射奋勇精神丧失D.改变了民族传统信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中国古代,货币的流通量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十六国和北魏前期,史书多记载“遂不用钱”“钱不同钱”“钱终不行”“钱货无所周流”等。但北魏太和以后不到百年时间,北朝官方铸币共9次,与同时期南朝差不多。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货币促进经济重心南移B.北方商品经济恢复发展
C.市场管理逐步的规范化D.北魏实现了对北方统一
4 . 《魏书·乐志》记载:孝文帝搜求古乐,“垂心雅古,务正音声”,命中书监高闾与太乐“详采古今,理定雅乐”。直到精通江左文化的王肃的到来,才最终为孝文帝完成了此心愿。孝文帝上述举措旨在(     )
A.打击北方门阀士族的势力B.以雅乐取代游牧民族俗乐
C.学习南方士族的先进文化D.以艺术融合促进政治认同
2023-02-12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文萃中学2024届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中有如下记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下列属于“帝”的事迹的有(     
A.淝水之战B.凉州会谈C.雪夜访普D.迁都洛阳
6 .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北魏孝文帝迁都B.晋朝统一中国C.秦国的商鞅变法D.宋王安石变法
7 . 成书于6世纪初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佛寺及与之相关的名人铁事、奇谈异闻,其中记载“自晋宋以来号称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股卓”。材料反映了
A.魏晋战乱对洛阳的影响较小B.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社会发展
C.北朝繁荣吸引南方士族北迁D.国家统一促进了北魏经济繁荣
8 . 《洛阳伽蓝记》冲记载,某使臣到洛阳后感叹道:“自晋(南朝)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的这一变化得益于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孝文帝改革的实行
C.经济重心南移的加快D.方田均税法的实施
9 . 据《晋书·舆服志》记载,魏明帝喜戴刺绣小帽。这种小帽原来是北方少数民族女性所戴,用彩锦织成,色彩艳丽,传入中原以后男女通用,南朝一度盛行。这表明魏晋时期
A.男女社会地位平等B.族引领社会风尚
C.少数民族完成汉化D.民族交融不断加深
10 . 据《魏书》记载,北魏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都曾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至孝文帝时,出于对黄帝的尊崇,改姓元氏。北魏统治者此举的目的是
A.推动民族交融B.巩固自身统治
C.结束分裂局面D.加速封建化进程
2021-02-05更新 | 938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