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在1972-1979年发掘出了大量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砖,画中桑园、采桑、护桑、丝束、绢帛等图画应有尽有,而且还有桑蚕丝织工具图。画中有采桑女树下采桑,有童子在桑园门外扬杆驱鸟护桑,采桑的妇女既有长衣曳地的贵妇,又有短衣赤足的婢女。据此可知,当时河西地区
A.农耕经济居主导地位B.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业
C.农耕经济有一定发展D.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2022-02-15更新 | 30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图1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前漆棺上的孝子画像,身着窄小胡服,图2是迁都后石棺上的孝子画像,身着宽大汉服。这一变化说明迁都后
A.君主专制权力强化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以孝治国体制确立D.文化心理认同逐渐形成
5 .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材料四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司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他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他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涉及到土地政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据材料四,说明梭伦是怎样使“他”重获自由的?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结合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梭伦改革的共同点是什么?
2020-11-12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对比图1、图2中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的变化

这一变化反映出南北朝时期
A.经济发展速度更快B.北方农耕经济萎缩
C.农耕技术有所退步D.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7 . 下图是西晋时期的人口迁移图。由此可推知,当时人口迁移
A.促进了北方社会稳定B.有利于江南经济的开发
C.使民族矛盾趋于缓和D.巩固了西晋的中央集权
2020-11-24更新 | 636次组卷 | 15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团第二师八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以下三幅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孝文帝迁都
A.改革须先从权贵中推行
B.改革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
C.改革者应制定高明而可行的改革方案
D.改革者要有义无反顾、勇于献身的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