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夫。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秦汉时期,郡县称为中国,郡县之民或称为中国人,或沿袭先秦传统称为华夏人。到南北朝中叶,“汉人”通行于南北方,从“中国人”中分出“汉人”的族称。而一些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如石勒、苻坚等都自居“中国皇帝”,甚至自居“中国正统”。这一现象折射出(     
A.各民族经济发展水平相当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C.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感增强D.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在扩大
2023-04-29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曹植由于出身高贵,故其少年时创作的诗赋,极富文采地描述了斗鸡走马、饮宴游乐的闲适生活;曹植成年后,曹操偶尔会带着他行军作战,故其青年时期作品中不乏慷慨激昂,渴望力挽狂澜,建功立业之作。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曹植的诗歌创作走向功利化B.曹植的社会阅历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C.曹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曹植的诗歌创作受到生活环境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建安八年至二十三年,曹操连续五次下令求贤,指出不论身份贵贱、品德如何,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便可选拔为官。此举
A.适应了战争和统一北方需要B.表达出“大义灭亲”的决心
C.消除了门阀制度的不良风气D.深受“知行合一”思想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处局面的长期存在。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南北对峙阻断交流
2020-01-22更新 | 377次组卷 | 39卷引用:2018届海南省高考压轴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